
2021年7月29日
網約車公司滴滴全球週四(7月29日)否認媒體報導,稱該公司正在考慮私有化,以安撫中國當局,並賠償投資者在美國上市以來的損失。
《華爾街日報》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隨著中國打擊力度的擴大,這家中國公司一直在考慮退市計畫,並得到網路安全監管機構的支援。
滴滴上個月在紐約上市,在首次公開募股 (IPO) 中籌集44 億美元。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不實。
聲明提及該報導時表示:“該公司確認上述資訊不真實。”聲明說,“公司正在全力配合中國相關政府部門對公司的網路安全審查。”
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該報導後,滴滴的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上漲了40%至12.42美元,在公司否認後上漲了16.6%。截至週三,該股自6月30日上市以來已下跌約37%。
滴滴上市幾天後,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CAC)以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為由,對該公司展開調查,要求其停止註冊新用戶。
監管機構還表示,將從應用商店中刪除滴滴運營的移動應用。
滴滴的上市是自2014年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上市以來中國公司最大的股票出售。
在針對中國龐大的互聯網行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反壟斷、客戶資料隱私和其他違規行為的監管打擊之後,針對滴滴的行動接近尾聲,這讓投資者感到不安。
北京本月早些時候表示,至少有7個部門的官員,包括網信辦、交通運輸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MAR)正在對滴滴進行現場網路安全審查。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鑒於北京對使用境內資料的敏感性, 網信辦一直在調查該公司的部分資料是否有可能最終落入外國實體手中。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滴滴一直在與銀行家、監管機構和主要投資者進行談判,試圖解決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後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滴滴已要求其主要承銷商評估投資者對私有化計畫的看法,以及他們願意接受的定價範圍。
據該報導,一項涉及對其公開交易股票進行要約收購的私有化交易是正在考慮的初步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