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學術界就澳中學術交流的安全問題展開激烈討論

2023928

 

新學年伊始,澳大利亞高等教育領域出現了一場關於學術界安全和自由的激烈討論。而這場討論的導火索卻是一位來自中國大學的訪問學者最近在西澳大利亞州被澳大利亞安全機構和警方扣押設備並受到盤查的事件。

這場討論涉及的話題包括:澳洲很多大學自上而下建立的中國問題研究中心是不是真正的學術機構,是否會影響澳洲學術界自由公正的價值觀念,以及澳大利亞大學是否有能力評估和管理一些潛在的風險,尤其是安全機構對中國學者進行盤查是否會阻礙澳中兩國正常的學術交流。

 

破壞學術交流的是澳大利亞政府的盤查還是中國政府的鎮壓?

澳大利亞查理斯特大學教授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在談到中國學者在澳洲受到盤查時說:“如果中國學者來到澳大利亞並按規矩辦事,那麼他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他們會發現這裡有一個溫暖而支持他們的環境。如果他們來到澳大利亞從事干涉澳大利亞事務或間諜活動,那麼他們就會受到政府的關注。”

然而澳大利亞中國問題學者約翰·菲茨傑拉德教授認為,對一位中國訪問學者的騷擾非常令人擔憂。至於這是否會損害澳中兩國在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合作,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與中國共產黨對學術自由的攻擊所造成的損害相比,此事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他說:“因為中國共產黨對學術自由、公平的破壞,已經結束了中國學者和全世界許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合作。”

在談到澳洲學者去中國是否會受到中國當局盤查時,約翰·菲茨傑拉德教授說:“澳洲學者在入境中國前通常都要經過篩選,以防止那些發表過與中國共產黨的路線相左觀點的學者進入中國。 因此,獲准入境中國的學者可能不用害怕。”

墨爾本拉籌伯大學拉籌伯亞洲中心主任貝克·斯特拉廷教授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學者被盤查確實有可能阻礙澳中學術交流。這也可能會影響澳大利亞教育部長傑森·克雷爾(Jason Clare)和澳大利亞技術和培訓部部長布蘭登·奧康納(Brendan O'Connor)8月份與中國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會面時所取得的一些進展。”

她接著說:“相比於這位中國學者受到盤查,大家更應該關注的是在中國新疆維吾爾族女教授達吾提被中國政府以危害國家安全的罪名秘密判處終身監禁。而像達吾提教授一樣被中國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關押的學者數以千計。世界各國政府、媒體、人權組織更應該關心那些被獨裁、極權政府無辜關押的學者何時可以獲得自由。”

前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領館工作人員陳用林先生認為在西澳大利亞對中國學者盤查的事情很正常,他說:“中國在澳大利亞這裡的間諜網路很龐大。有的是臨時來的,有的是長期在澳大利亞的,有的可能已經入澳大利亞國籍。中國用這種人為方式來搜集情報的事情是很平常的。如果沒有證據,澳洲安全部門和聯邦員警不可能對一個人採取此類行動。”

 

學術機構商業化給中國的滲透開了方便之門

過去幾年來,中國政府利用學術交流進行滲透、影響和幹預的行為已經在歐美澳引起劇烈反彈,不論是政府議會還是高等院校都在採取措施予以反制。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教授對美國之音記者說:“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干涉澳大利亞的大學,而之前澳大利亞政府和大學都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加以阻止。現在情況有所變化,政府要求各個大學都必須報告任何可疑的外國幹預行為。這也說明澳洲有關當局現在似乎開始認真對待外國干涉的行徑。”

在談到澳大利亞學術自由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時,約翰·菲茨傑拉德教授認為,澳大利亞人珍視自由、平等和法制,而中國政府重視階級專政和等級制度,實施的是黨治而非法治。為了擴大貿易和投資的共同利益,澳大利亞和中國同意尊重並擱置對方所宣稱的價值觀。二十年來,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一直是通過這一非正式契約來維持的。該契約非常適合礦工、農民、投資者、律師、建築師、旅遊經營者和其他從事商品和服務貿易的商人。“然而,與礦業或農業不同,大學處理的是價值觀,其核心價值觀之一是學術自由。澳大利亞大學在其章程中聲稱維護學術自由,並且在日常實踐中經常被要求這樣做。中國的教育和研究體系是黨國的武器,中國政府公開敵視學術自由的理念。因此,一般來說,中國的大學不會明確說明其對自由和開放的批判性探究的承諾。當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大學合作夥伴為了互惠互利而共同簽署協定時,這些差異不應該被輕視。如果為了得到資金注入而將價值觀拋在一邊,那麼澳大利亞大學就等於忽視了自己的職責,並使自己的聲譽面臨風險,”菲茨傑拉德教授說。

約翰.菲茨傑拉德教授指出,近十年澳大利亞大學公司化所帶來的對學術自由的挑戰應該引起更多學界人士關注。他說:“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學,副校長和校長將市場原則應用於大學管理,擴大行政預算並引入商業友好型政策,它們將優先事項納入大學生活,擴大了臨時勞動力,並促進了個別學者之間對資源的競爭以及學者之間對地位的競爭。為了取悅金主,放棄或者掩蓋一些價值觀念,這會在將來產生巨大的負面效應。”

悉尼科技大學馮崇義教授談到中共如此大規模、持久性地滲透民主國家的目的,主要是秉承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為中共總結的三大法寶:1,統一戰線;2,武裝鬥爭;3,黨的建設。他說:“這三方面在共產黨的框架裡是有同等地位的,自從習近平掌權以後,不斷向其他國家、陣營發展其代理人,派遣他們的人,做統戰。所以它的最終目的是,按照共產黨自己的階級路線,就是要去聯合所有力量去打擊主要敵人,去分化對方,爭取同盟。用這種方式奪取政權,然後用這種方式去鞏固政權,最大目的是用此方式鞏固自己的統治,鞏固它長期的專政。”

馮崇義教授指出,在學術界,作用更大的是本地已經在體制內、主流學術機構站穩腳跟的那些華人,中共用跨國民族主義把他們發動起來,其中有一些機構是由中國使領館直接資助建立起來的。“比如全澳華人專家學者聯合會,這是一個龐大的機構,把一些系主任、著名教授、院長全部搜羅進去。是專門為了統戰而建立的。華人學者協會、澳華科技協會、澳華工程師協會,這些學會都通過組織他們的人馬、班子,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奪權,這些機構都掌握在中共手上。他們用他們的身份,和中國打交道,名義上是合作交流,其實是把這裡的最先進的科技,包括澳洲和美國、歐洲合作的專案,都通過和中國合作的方式,把它轉到中國去。還有學界的一些學者們,因為這樣的一些聯繫,都變成主動的中共政權的代理人。在不同場合為中國政府說話,為中國政府製造輿論。這是統戰的一個組成部分,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統戰除了在商界、媒體界、政界之外,在學界顯得更深,範圍相當廣泛,”他說。

陳用林表示,澳洲大學和實驗室被中國政府認為是高科技的加速器和孵化器,同時澳大利亞是中國竊取歐美高科技技術的便利之地。他說,“因為歐美澳的很多尖端技術都是共用,相比於直接去歐美竊取高科技技術,在澳洲的竊取成本低,安全係數高。”

為了對付中國的滲透,澳大利亞政府2017年開始著手制定相應的法規,其中包括《受外來影響力透明法》、《外國勢力滲透法》、《選舉捐款管理辦法》以及《澳大利亞對外關係法》等,主要是針對澳洲大學和大公司背著聯邦政府和中國政府簽訂的很多合同協定,其中包括孔子學院簽訂的協約,還有州政府簽訂的協議。馮崇義教授認為2017年是澳洲教育領域毫無原則的與中國合作的終結點。他說:“澳洲之前是無條件的和中國接觸、合作,合作是全方位的。之後媒體、社會、政府開始討論,對一個共產暴政的國家,對中國人權打壓如此厲害的一個犯罪集團,為什麼要無條件與之合作。這種合作對民主自由制度,對澳大利亞的核心價值都造成了很大衝擊。他們的統戰網路延伸到政府、教育部門、媒體部門、實業部門,這次討論之後,政府和社會有一次大覺醒。”

在那之後,美國、歐洲也制定了很多類似的法律法規。

 

孔子學院 孔子課堂 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

談到中國在西方學術領域的滲透,很多人會立即想到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有很多是在民主國家,光澳大利亞就有14所。2018年澳洲一些法律頒佈後,孔子學院有所收斂,不再發展了,目前是維持現狀。馮崇義教授告訴美國之音:“這個機構從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上講,是一個很荒唐的體制,允許由中宣部、中國教育部主管的這麼一個機構,行政上的延伸,就相當於他們的宣傳部門在澳大利亞的校園。這本身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內不允許存在的。因為雙方有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尖銳對立。孔子學院在中國本身屬於中宣部管理,它屬於宣傳教育在一起的,是宣傳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是一個正常的教育機構,不具備教育功能,而是具備宣傳功能。大學往往把孔子學院當成和中共拉關係的一個平臺。”

陳用林先生認同馮崇義教授的觀點,他說:“孔子學院是中國的軟實力,中共借此來影響世界。以推廣漢語的名義,來影響各個國家對漢語和中國感興趣的人。孔子學院主要是建立一個網路,通過學習漢語以及對中國感興趣的人來洗刷中國政府的汙名,容忍中國政府踐踏人權,甚至為獨裁統治唱讚歌。孔子學院在政治和網路上為中共的統戰做出了巨大貢獻。”

除了孔子學院外,孔子課堂最近也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孔子學院主要開設在大專院校,而孔子課堂的目標是中小學,主要是為了影響下一代西方世界的人。孔子課堂的特點是投入很少,利用當地學校的教學資源、經費進行摻雜了中共理念的漢語教學和文化輸出。

另外一個在澳大利亞高等教育領域當前的討論中引起關注的組織是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陳用林表示它是一個統戰組織,直接受中國駐各國使領館教育組的領導。“中國學聯的存在有兩個目的:1,控制在外中國留學生不要受西方普世價值觀的影響,要不然回到中國就是一個不安定因素。我在領使館工作時,收到過中國五部委聯名發的一個要求,讓學聯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防止敏感時期學生上街,受到不良影響,變成反對共產黨的人員;2,利用學生。許多留學生將來會留在當地,學聯希望他們將來移民後為中國做貢獻,他們是中國的優良資源。這些學生有的將來會直接為中國安全部服務,”陳用林說。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