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山谷阿瑞斯山谷上空的觀光飛行

2024 11 20

 

  • 一部新動畫展示了火星阿瑞斯山谷地區的地質多樣性。
  • 阿瑞斯山谷是在「赫斯珀裡亞時期」由巨大的水團形成的。
  • 來自歐洲火星快車衛星任務上的 DLR 立體相機 HRSC 的影像資料是此影片序列的基礎。
  • 重點:太空旅行、行星研究、火星快車

 

先前和未來火星任務的漫遊車著陸點之間的虛擬之旅:這部新動畫以戰神谷為目的地,講述了一次令人興奮的發現之旅。這是一個以希臘神話中的戰神命名的大山谷,很久以前由巨大的水團形成。此影片序列的基礎是歐洲火星快車衛星任務上德國航空航天中心 (DLR) 操作的 HRSC 立體攝影機的影像資料。這次行程相當於中歐上空的觀光飛行,可以鳥瞰兩倍於德國面積的地區。

旅程的起點是火星上最大的流出通道之一:阿瑞斯山谷,是一個由大量水形成的廣闊山谷。巨大的水手谷裂谷以東的流出通道延伸近 2,000 公里,終止於廣闊的 Chryse Planitia 低地。虛擬旅程從飛越第一艘登陸火星的漫遊者的著陸點開始:Sojourner。作為美國太空總署火星探路者任務的一部分,該飛行器於大約三十年前的 1997 年 7 月 4 日美國獨立日降落在那裡,並對該地區進行了三個月的探索。為了紀念1996年去世的著名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火星車在任務結束後被命名為卡爾·薩根紀念站。

 

火山口、島嶼和迷宮般的山丘

繼續向南,經過兩個名為馬蘇基(直徑:117公里,以美國地質學家哈羅德·馬蘇斯基的名字命名,他與卡爾·薩根在1976年負責選擇兩個維京登陸地點)和薩根(直徑:98公里)的大型隕石坑。部分風化的火山口邊緣揭示了過去從阿瑞斯山谷鄰近的蒂烏山谷流出的水流的巨大力量。這些水團的侵蝕力也可以在其他地質特徵中觀察到,例如流線型「島嶼」和谷壁上的梯田河岸。

向北改變方向使海達斯皮斯混沌地區成為焦點。該地區的特點是迷宮般的台地、岩石露頭和山丘,其間佈滿了各種大小的深切地。這種「混亂地形」經常出現在舊流出河谷的源頭地區。這裡地下曾經有大量的冰突然融化,例如由於火山熱量,導致產生的水團流向北方並形成流出通道。冰團上方的表面塌陷到由此產生的空洞中,留下了外觀混亂的破碎結構。

再往北,巨大的伽利拉隕石坑也清晰可見。它的直徑為137公里,邊緣風化嚴重。然後流線型的島嶼又重新出現在畫面中。它們指示了 370 至 30 億年前的火星西斯皮利亞時期水流的早期方向。這種流島的尖邊總是指向流動方向。

然後,飛機飛往歐洲太空總署 (ESA) 計劃的 ExoMars 漫遊車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的著陸點橢圓形。任務的主要目標是尋找火星上過去或現在生命的跡象,其著陸器以英國生物化學先驅者的名字命名,他對 DNA 中儲存的遺傳訊息做出了基本發現。阿瑞斯山谷之旅以用於創建該動畫的整個馬賽克的鳥瞰圖結束。

 

影像處理

該影片是根據 HRSC 火星圖資料 (HMC30) 創建的。這些影像馬賽克是由火星快車上的高解析度立體相機 (HRSC) 拍攝的幾張影像創建的。這裡使用的 MC-11W 馬賽克影像與相關數位地形模型 (DGM) 中的地形資訊相結合。這樣就創造了三維景觀。繞戰神谷飛行的總面積是德國的兩倍多:約89萬平方公里。視圖以北緯 12 度和東經 330 度為中心。影片的每一秒都會計算 50 個單獨的影像。它們遵循場景中預先定義的攝影機路徑。動畫中使用了三重垂直誇張。增加了大氣效果(距離觀察者 300 公里的雲和薄霧)以隱藏地形模型的邊界。

火星快車上的 HRSC 相機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 (DLR) 操作。相機資料在位於柏林阿德勒肖夫的 DLR 行星研究所進行系統處理。柏林自由大學的行星學和遙感工作小組使用這些數據製作了此處展示的影片。

 

數據集

HMC30 產品包括多軌道 DTM 和源自 HRSC 影像的正射影像馬賽克,以及全色銳化彩色馬賽克等後續產品。 HMC30 資料產品使用 USGS MC-30 切片方案的修改版本進行組織。所有 HMC30 產品均基於立體影像的束塊調整,並在全球 MOLA 參考中註冊。該動畫是使用 MC-11W 四邊形的數據創建的。

 

[照片]

鳥瞰阿瑞斯山谷

這張影像是 2004 年 10 月由歐空局火星快車太空船上的高解析度立體相機 (HRSC) 從高度 350 公里處拍攝的,解析度為每像素 15 公尺。它展示了阿瑞斯山谷的流出山谷,該山谷是火星早期由大量水團形成的。

 

source: 
德國航空航太中心
Insert into ip_checker (ip, create_date) VALUES ( '3.144.21.237', 1734897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