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署領導“清涼聯盟”推動清潔高效製冷為地球“降溫”

 

 2019年4月4日 

 

 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變暖和空調普及,製冷領域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出現大幅增長,為應對這一問題, 聯合國環境署今天在丹麥哥本哈根與20多家政府,企業和機構,共同成立“清涼聯盟” ,通過推廣清潔和高效的製冷手段,節約用電,節省開支,應對氣候變化,同時減少因高溫而出現的生命損失。 

 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平均溫度第四高的年份,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出現43攝氏度的極端高溫,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則錄得零下30多度的異常低溫。目前全球30%的的人口每年有20多天暴露在危險的溫度條件之下,熱浪每年導致1萬2千人死亡。 

隨著氣溫升高和經濟條件改善,預計全球的空調使用量將從目前的12億台上升到2050年的45億台。按照這一趨勢,到2050年,全球製冷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在現有基礎上增長90%。此外,傳統製冷技術普遍使用氟利昂等製冷劑,其所帶來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一萬倍。 

於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基加利修正案”將逐步淘汰氟利昂等製冷劑,僅此一項就能讓全球氣溫少上升0.4攝氏度。 

 

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假如能在淘汰氟利昂等傳統製冷劑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能源效率,那麼到2050年,全球將能夠節省2.9萬億美元的電力開支。 

由環境署牽頭的“ 清涼聯盟 ”將在今年9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召開之前說服各國做出相關承諾,推動實現“巴黎協定”和“基加利修正案”的要求,同時動員更多資源,增加清潔高效製冷領域的投資,創新,信息分享和能力建設。 

環境署代理執行主任姆蘇亞(Joyce Msuya)表示,“製冷領域的需求正在增長,我們需要讓人都能公平地享受製冷技術,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健康,疫苗才不會變質,食物才能保險,經濟才能發展。但同時我們也不能讓溫室氣體排放失控。“清涼聯盟'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在減緩全球變暖的同時改善千百萬人的生活,並節約大量的資金”。 

除環境署外,“清涼聯盟”成員還包括智利環境部,盧旺達環境部,丹麥外交部,中國能源基金會,以及來自丹麥和法國的能源企業等。 

 

 

 

Photo:聯合國環境署與20多家政府,企業和機構共同成立“清涼聯盟”,推廣清潔和高效的製冷手段,節約用電,節省開支,應對氣候變化,同時減少因高溫而出現的生命損失。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