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火星海溝的虛擬飛行 Nili Fossae

2024 5 29

 

  • 這段新影片是在 DLR 開發的火星快車任務高解析度立體相機 HRSC 的幫助下製作的。
  • 它顯示了尼利瀑布的地塹,這些地塹沿著伊西迪斯平原衝擊盆地延伸了數百公里。
  • 近年來,軌道光譜儀觀測主要集中在這一地區,因為這裡已經發現了各種各樣的礦物。
  • 焦點:太空旅行、火星

 

火星上 Syrtis Major 地區附近的一組大型同心圓凹陷:尼利窩溝 (Nili Fossae) 溝渠沿著伊西迪斯平原 (Isidis Planitia) 衝擊盆地的東北側延伸數百公里。我們今天展示的影片是根據歐洲研究任務火星快車上的高解析度立體相機 HRSC 的數據創建的,該相機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 (DLR) 開發並與德國工業界共同建造。其基礎是由 HRSC 在距離這顆紅色星球表面約 350 公里的高度拍攝的影像組成的影像馬賽克。

影片從南方虛擬接近開始,首先向北,然後再次向南返回。最後,您將獲得一定高度並可俯瞰“尼羅河溝渠”。在最後的場景中,可以在底部中心看到Jezero 隕石坑,這裡曾經是一個湖泊,自 2021 年以來,火星 2020 任務與毅力號火星車一直在其中尋找生命的痕跡。

 

礦物多樣性是研究重點

尼利窩裂谷形成一個同心圓圖案,與火星地殼中伊西迪斯平原撞擊盆地的圓形邊緣平行。該圖案表明,在伊西迪斯撞擊後,由於火星地殼的膨脹應力,溝槽打開了:巨大的含鐵熔岩沉積物將盆地壓在火星高地之間的邊界上,深度達數公里。 - 以及更下方的低地。因此,地殼中產生應力並導致這些伸展斷裂。在伊西迪斯平原對面的阿門泰斯窩(Amenthes Fossae)中也發現了類似的裂縫,該窩與尼利窩(Nili Fossae)相對應。

近年來,軌道光譜儀觀測主要集中在尼利窩,因為在該地區發現了多種軌道礦物。這些包括矽酸鹽、碳酸鹽和粘土礦物。最初存在的礦物通常源自火山,在火星的歷史進程中透過與水的接觸已經發生了多次轉變,並被風化成這些新的礦物組。據信,水不僅流過火星表面,而且還存在於地表之下,被火山活動加熱並形成熱液,導致礦物轉變。

 

影像處理

將影像馬賽克影像與針對該區域計算的數位地形模型(DTM)的地形資訊結合,形成三維景觀。影片的每一秒都會以數位方式創造 50 個影格。他們遵循預先定義的風景攝影路徑。動畫中使用的垂直誇張為三倍。增加了大氣效果(50 公里觀看距離處的雲和薄霧)以模糊地形模型的邊界。這裡使用的 HRSC 馬賽克來自所謂的 HMC30 產品系列。它包括 DTM 的大規模馬賽克以及火星各個區域的地理參考黑白和彩色影像。

 

[照片]

火星上的尼利槽溝

尼利窩裂谷形成一個同心圓圖案,與火星地殼中伊西迪斯平原撞擊盆地的圓形邊緣平行。

 

source: 
德國航空航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