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網路截取。
2021年11月16日/官大煊
2020~2121年新冠肺炎肆虐全世界,而在2020年底,各類型的疫苗被開發出來,特別是以mRNA(messenger RNA)技術為基礎所開發出來的Modena公司的疫苗,以及Pfizer及BioNTec所聯合開發出的BNT疫苗,其研發團隊是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以下簡稱「生醫獎」)的大熱門。不過在2021年10月4日所公布的結果,顯然讓多數人的猜測落空了。
全球有10億以上的人口,在2021年已完成接種Moderna或BNT疫苗。這兩種疫苗還沒有完整進行第三期的臨床實驗,就獲得緊急授權 (EUA)上市,從學術發展要求嚴謹流程的角度來說,2021年的諾貝爾生醫獎不可能頒給新冠肺炎疫苗的相關團隊,評審委員必須很謹慎,避免重蹈1949年犯下的嚴重錯誤。
1949年的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是葡萄牙神經外科醫生莫尼茲(António Egas Moniz, 1874-1955),得獎理由是「發現前額葉切除術對特定精神疾病的治療效果」。他使用鑽子從病患的上眼窩敲入大腦中,左右移動來破壞大腦的前額葉,用以治療很多人的精神性疾病。當然,很多人被治好了,但是他們也成了廢人。從現在的醫療常識來看,用這麼殘忍及粗糙的手法去破壞或切除大腦前額葉,肯定會造成另外嚴重的腦部神經傷害,可是因為那些原本發狂或躁鬱的病人都安靜下來了,莫尼茲成了名醫,甚至還得了諾貝爾生醫獎。這引發了全球醫學界的反彈,不到一年,確認這種手術造成的重大傷害,莫尼茲從「名醫」便成「瘋醫」,大家紛紛要求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收回莫尼茲的得獎,但是過去沒有這個慣例,於是這個大污點,就永遠地留了下來。
從此諾貝爾生醫獎記取教訓,儘量避免肯定當紅的醫學成就,要觀察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讓許多醫學成就接受足夠長的時間考驗,再考慮是否給予獎項。畢竟,1949年那次實在是丟夠了臉。而今日對於新冠肺炎疫苗的副作用,倒底會對人體造成如何的傷害?整個生醫界都還無法下定論,諾貝爾獎又何必去湊熱鬧呢?
202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在10月4日揭曉,焦點在揭開了「痛」的某些奧秘。由美國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獲獎;前者首度發現人體感知「外界溫度刺激」的感受體,後者首度發現人體「觸感」的感受體,這些發現可應用於治療慢性疼痛,進而開發止痛藥。
痛,是生理及醫學上一直要處理的大小事。我們會說「痛不欲生」或是「痛起來真要命」,排除掉心理層面的傷痛,就生理疼痛而言,疼痛常常會讓很多人不想活下去。很多人都有牙痛的經驗,它會痛到讓你整個腦袋都無法思考。很多人得了癌症,常常必須注射嗎啡才能止痛,否則很多患者寧願選擇死亡,可見「疼痛」是多麼困擾人的事情。
美國學者朱里雅斯(David Julius)首度發現人體感知外界溫度刺激的感受體,說的淺顯一點,就是當被太陽曬傷、被熱水燙傷、或是被冰雪凍傷時,人體的感受體藏在哪裡?感受體是如何將冷熱所引起的痛感,透過「離子通道」傳達訊息給大腦?
朱里雅斯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生理學教授,他早在1990年代就開始研究人體如何感覺到溫度。所以諾貝爾評審委員會追蹤他的學術成就,已經很久了。朱里雅斯使用辣椒中提取出的辣椒素,找出了膚神經對「熱」反應的感受體,就是「辣椒素受體」,學術名稱為「TRPV1蛋白質」。當辣椒素受體感受到灼熱,會透過「離子通道」傳遞訊息給大腦,大腦隨後就會發出熱痛的感覺訊號。冷熱的感覺是相對的,既然處理了「熱」,當然要處理「冷」的領域。所以研究團隊後續再以薄荷醇(menthol)進行刺激實驗,並發現能感知「冷」的感受體,學術名稱為「TRPM8蛋白質」。於是只要關閉傳達熱痛或冷痛的「離子通道」,就可以解決因溫度而產生疼痛的感覺。
頭痛時所吃的頭痛藥,也是在將大腦受到疼痛的那個途徑關閉掉。而這次朱里雅斯研究團隊所處理的,是因溫度引起的疼痛,領域並不相同。沒有一種止痛藥可以解決身體所有的疼痛,所以另外一位得獎者帕塔普蒂安從「觸感」出發,首度發現人體觸感的感受體,也是格外有意義。
帕塔普蒂安是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神經科學教授,與研究團隊找到人體對觸覺、壓力的感受體,學術名稱為「PIEZO蛋白質」。當人體因摔倒、擦傷、或被外物撞擊,PIEZO蛋白質就會活化而產生反應,人體是一個複雜連鎖的交感有機體,PIEZO蛋白質一旦活化,訊息透過專屬的離子通道傳遞至大腦的過程中,血壓及呼吸就會產生改變,大腦隨後就會發出「觸痛」的感覺訊號。而切斷這個通道,自然因觸感而產生的疼痛就消失了。
在人口逐漸老化的今天,若是處理好「身體疼痛」的生理醫學議題,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太多老人因為身體的疼痛,而喪失繼續活下來的意志。老化的身體必然伴隨各種不同來源的疼痛,有些是來自身體內部發炎的痛,有些是因為老人不斷地摔倒而造成雙腳難行。處理好「疼痛」,是人生的大事,絕對不要以小事看待。而且隨著生理醫學的分工趨向多元,疼痛的領域也變得多出一些細類。諾貝爾生醫獎今年從「溫度」與「觸覺」的疼痛研究角度獎勵兩位學者,是值得肯定的。
2021年諾貝爾生醫獎其實也面對美國社會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美國止痛藥物使用氾濫的問題。
美國社會有四大問題,分別是貧富差距、種族偏見、槍枝氾濫及止痛藥物成癮的問題。諾貝爾生醫獎貢獻的領域,非常清楚,就是美國民眾對於止痛的問題,需要重新教育與分類。止痛藥通常會含有一些「類鴉片」的成分,偶爾在治療疼痛時注射或是服用,身體可以代謝掉,可是如果服用的頻率急遽升高,就會出現上癮的現象,所以許多止痛藥物需要醫生處方箋才能買得到。可是在美國,許多人身體一旦面臨疼痛,就迫不及待要求醫生開立處方箋,如果醫生不開,民眾也有管道買到含有「類鴉片」成分的止痛藥,剛開始的目的是治療 ,之後卻發展成上癮而購買,長久發展下去,就是暴斃。光是2017年一年,美國就有7萬又200人死於藥物濫用,其中68%都是死於違法或是過量使用類鴉片藥物。2018~2021年間 ,前述現象並沒有改善,因此致命的人只會更多。因此,發展出更多元、更不需要添加「類鴉片」成分的止痛藥,可以挽救很多人落入藥物成癮的危險之中。
最後,世上有這麼多的科學家在處理人類的生理性疼痛,可是心理上的痛呢?要靠誰來治療?諾貝爾能想到設立文學獎,用文學來撫慰人們寂寞或是受創的心靈。下一篇,該是談談文學獎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