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四簽署了一項新的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實體對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59家企業進行投資,以應對來自中國軍工企業威脅。白宮在宣佈這一決定時說,這“表明政府將毫不猶豫地阻止美國資本流入中國的國防和相關物資部門”。
美國國防部自去年6月以來在歷經三次更新之後,將總共44家與中國軍方有關的公司列入一份名為“中共軍方公司(Communist 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的名單,前總統川普去年11月基於這份名單發佈行政命令,禁止所有美國個人或實體參與和這些企業有關的投資。
新的禁令修訂並擴大了之前的涉軍企業名單,使禁止美國投資的中國企業的總數從44家增加到59家。
將在8月2日生效的新行政令,將允許聯邦政府禁止美國“對破壞美國及其盟國安全或民主價值觀的中國公司的投資”。
在拜登政府正在對上屆政府的對華政策進行廣泛評估之際,這是拜登政府迄今為止採取的最為引人矚目的行動之一。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研究員奧黛麗·弗里茨(Audrey Fritz)說,這表明拜登政府意在維持向中國施壓的政策。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這的確顯示新一屆政府正在十分嚴肅地對待中國。川普政府應對了很多中國威脅;面對這些威脅,他們(拜登政府)也會繼續進行反擊。”
弗里茨(Audrey Fritz)指出,新的黑名單擴大了實施禁令的覆蓋面,涵蓋了在中國境外從事監控、利用中國監控技術來打壓人權和製造威脅的企業。白宮在星期四發佈的新聞稿中說,中國在境外使用監控技術,研發、利用監控技術進行高壓統治或嚴重侵犯人權,這些行為“對美國構成了超乎尋常和與眾不同的威脅”。
在另一方面,為了確保禁令法律合理性和可持續性,新的名單也剔除了幾家公司,其中包括小米和籮筐。 這兩家公司曾在拜登總統就任之後在美國法庭提起訴訟,堅稱其被指定為“涉軍企業”毫無根據。美國法院上個解除了美國國防部對小米公司“中國軍方公司”的認定,撤銷了美國投資者購買或持有小米證券的限制。
被從前黑名單中移除的公司還有兩家半導體公司:中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Fabrication Equipment Inc.)和高雲半導體(GOWIN Semiconductor Corp)。此外,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和中化集團Sinochem Corporation也沒有在新名單中出現。
新增的15家公司包括中國圖形處理晶片行業的龍頭企業長沙景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Changsha Jingjia Microelectronics Company Limited)。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星期五在記者會上被問到相關問題時,抨擊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並稱中國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預計這份名單還可能會擴大,像前一份名單一樣滾動增加更多公司。
中國涉軍企業不計其數
儘管美國近年來將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列入涉軍企業名單,但分析人士指出,由於長期以來,中國的軍工企業和其他公司之間的界限十分模糊,仍有大批具有軍方背景、或為軍方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中國公司沒有被列入名單,這些公司在美國的活動沒有得到應有的限制和審查。
總部在華盛頓的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DD)”在上星期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國防部之前所列出的那些公司不過是一個起點,還有“不計其數”的中國跨國公司,在“軍民融合”戰略之下為軍方提供國際支援。”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捍衛民主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艾米莉·德拉·布魯耶爾(Emily de La Bruyere),在談到國防部之前的那份名單時對美國之音說:“我們這份報告的重點之一是,很多在美國運作的中國公司也跟為解放軍提供支援有關。這些公司數量遠遠超過已經被認定的44家公司,那不過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美國《1999財年國防授權法》要求國防部長編制並公佈直接或間接在美國運營的中共涉軍企業的清單。時隔21年後,國防部在去年6月開始發佈中國“涉軍中企名單”,前總統川普也隨後基於這一名單發佈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對這些被認為有軍方背景的公司進行投資,指出對這些企業的投資會為中國的軍事野心提供資金,“對美國本土和美國海外部隊構成直接威脅”。
兩屆政府迄今為止公佈的歷次名單中都包括公開的軍工企業,如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該集團官網資料顯示,其業務範圍包括戰鬥機、軍用直升機、軍用運輸機,在美國等66個國家都設有分支機搆。
該集團通過子公司中航國際在2011年先後收購了美國兩家全球領先的製造商: 西銳飛機設計製造公司(Cirrus Design Corporation)和小型航空活塞發動機製造商美國大陸航空發動機公司(Continental Motors, now Continental Aerospace Technologies)。 西銳被公認為飛機設計領域的領導者,而大陸航空發動機公司則是全球領先的活塞發動機及零備件的主要製造商。
除此之外,僅在航空製造商領域,中航國際的海外資產還包括在2013年收購的德國蒂勒特航空活塞發動機公司(Thielert)和在2016年並購的全球主要航空自動化裝配線供應商—西班牙埃瑞泰克斯(Aritex Aritex Cading, S.A.)公司。
蒂勒特公司主要產品是基於賓士車發動機技術開發的活塞發動機,被廣泛用於各類無人機,其中包括美軍MQ-1C“灰鷹”主力無人機。蒂勒特被收購,令觀察人士擔心美軍發動機技術已被中國摸透。
“捍衛民主基金會(FDD)”的報告指出,國防部的報告包括了10家類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這樣的大型國有軍工企業,但是這遠遠不是全部。 報告舉例說,中國的保利集團和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都沒有被包括在內。 保利集團旗下的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從事武器裝備進出口的大型防務公司,而北斗星通是中國為開發“北斗”導航系統成立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
北斗星通官網資料顯示,北斗星通下屬海外企業及產業基地遍及美國矽谷和格林威爾,以及英國、德國、加拿大、奧地利、捷克、羅馬尼亞等國家。
“軍民融合”混淆軍民界限
在2007年提出了“軍民融合”這一戰略構想。 前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在當年的十七大上的報告中提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2015年,習近平又將之上升為國家戰略,並新建“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自任主任。
中國外交部在官網上就這一問題所簡短闡明的立場是:“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是國際社會通行做法。”
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研究員艾米麗·韋恩斯坦說,美國當然也有自己的軍民融合體系,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等都是美國模式的典型公司,但是兩國的體制有根本的不同,中國公司很難對政府說不。 她對美國之音說:“在美國,國防部可以跟一家公司或大學接觸,對他們說我們對你們的一項研究、產品或技術很感興趣,這些公司或大學有權也有能力說不,對國防部說我們不想跟你們合作。”
中國政府大權幾乎無所不包,給如何界定哪些企業為涉軍企業、哪些企業為軍方提供支援帶來了相當的難度。 根據全球商業情報平臺沙亞裡(Sayari)的今年初的一份研究報告說,他們對與美國國防部名單中有關的兩萬五千多家中國公司的分析顯示,只有很少幾家公司在其名稱和公佈的業務範圍內標明與軍方有聯繫。
跨國公司彼此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尤其是一些公司與美國公司的合資、合作、參股、夥伴等等各類商業往來和紐帶更使問題變得尤其複雜。
中國海洋資訊化領域的高科技企業“海蘭信資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海軍的供應商, 公司公開表明其發展模式為“民技軍用”。 這家總部設在北京的上市公司不但在德國、新加坡、俄羅斯、加拿大等地設有分公司及研發中心,其合作夥伴還包括全球最大衛星鏈路供應商、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的美國SpeedCast公司。
《華爾街日報》在去年底的一篇報導中說,美國高層在中國涉軍企業名單範圍問題上有分歧。 報導說,在前總統川普簽署的行政令禁止美國人投資有中國軍方背景的企業後,圍繞這些企業的子公司是否也應該被列入黑名單,當時美國政府內部的意見並不統一。
在另一方面,美國戰略情報諮詢機構蘇凡集團(Soufan Group)情報分析師莫利·薩爾茨科格(Mollie Saltskog)說,中國很多公司內都有黨委,這一體制既是挑戰,但也給中國自己帶來了很多問題。 她對美國之音說:“軍民融合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這個問題我們絕對應該嚴肅對待,但是中國這個體制在國內也有很多挑戰,導致了如腐敗、浪費、部門之間缺乏協調等等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