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研討會第二場針對近日司法院所提⟪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草案,提出建言。
2025年5月10日
科技發展迅速,連帶也增加許多法律方面的挑戰,由真理大學法律學系主辦,台灣陪審團協會、法稅改革聯盟協辦的「新時代財經科技法制研討會」,於2025年5月7日在馬偕國際會議廳舉辦;研討會邀請實務界的律師、會計師、學者等,聚焦當前科技發展對法律制度帶來的挑戰,並針對近日司法院所提⟪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草案與稅務制度之解釋函令等,提出建言。
真理大學財經學院財金系教授兼財經學院院長林惠文在開幕致詞提到,近來科技發展的速度快速,大家都非常的有感 ,也帶來許多挑戰,特別感謝台灣陪審團協會、法稅改革聯盟協辦研討會,透過專家學者的討論分享,相信有助於學校,能夠共同面對艱苦的挑戰。
上午場就「我國與日本人頭門號處理法制之研究」、「生成式AI之法律風險-以完全自動駕駛肇事為例」研討,下午場中興大學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推廣教育助理教授魏賜聰以「評司法院⟪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草案與失效的行政救濟」為題表示,為何人民打稅務行政訴訟打不贏?如同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鄭文龍開場提到連同法官都打不贏。魏賜聰分析何止法官,法學教授、大律師或稅務機關退休下來都打不贏。而太極門稅務假案,就是萬年不死稅單的真相。
魏賜聰發現司法院提出⟪稅務行政事件審理法⟫草案(以下稱稅審法) ,立法要旨是為破除「萬年稅單」,但有學者以台中高等行政法院林秋華等5位法官為例分析,統計其歷年判決稅務訴訟案件,經過實質判讀校正後發現人民勝訴率僅有1.6%。因為法官不敢自為判決,撤銷處分後又會再加註一句「另為適法之處分」。於是,稅捐機關自行解讀為撤銷「復查決定」的處分,原處分依然在,稅捐單位修改金額後再發出稅單,周而復始,讓人民飽受萬年稅單的輪迴之苦。
魏賜聰引用2024年立法院質詢,司法院副秘書長黃麟倫針對此問題表示,行政法院只撤銷復查決定,是因為擔心原處分會超過核課時效。魏賜聰認為由此可知行政法院長期只撤銷復查處分,就是要保全稅捐、保護國稅局權力永遠都能在課稅時效內,因為只要課稅時效不過期,萬年稅單就不會消失,行政法院與稅務單位明顯是「萬年稅單的兩大禍首」。
司法院想由⟪稅審法⟫解決問題,魏賜聰認為就應該更廣開心胸廣納意見,力行有效救濟,對違反程序正義的處分都應以違法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公平審判、賦稅人權、有效救濟、保護人民免受稅務公權力侵害為宗旨,從⟪稅審法⟫草案33條文中看不到這些最基本的人權實踐;看不到司法院及財稅機關痛改前非、痛定思痛解決稅務訴訟的沉痾惡疾。
經緯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張靜表示,自己是律師也打過稅務訴訟 ,還真的三十多年才打贏一件,印證人民稅務行政訴訟勝訴律僅有1.6%。對於司法院⟪稅審法⟫草案,他認為違背了很多程序法上最基本的觀念,例如不自證己稅,而稅審官與納稅者保護官如出一轍,全部來自於稅務機關人員,大家認為稅務機關的人員會這麼好心的幫人民嗎?
真理大學法律學系主任吳景欽以「行政訴訟採陪審之可能性—以稅務訴訟為例」為題表示,自己身為法律教授遇到錯誤的稅單也是打不贏,自己為一張莫名的3000元補稅單,跟國稅局打官司一年多後輸了,最後補稅罰款共一萬多元。過程中他發現稅務制度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本人想閱卷、調取資料,稅務員竟以「涉及隱私權」為由拒絕(自己調自己的資料也違反隱私權?)後來,稅務員又說「涉及偵查不公開,當事人也不能調資料」;這些荒謬的做法,讓他難以接受。吳景欽認為會有萬年稅單,係行政法院法官不敢挑戰稅務機關之權威,故在未來,就有必要採取人民參與審判。再者,與其追逐難以讓人信服的稅審官,不如讓稅務訴訟採由律師、會計師與法官共同審判之專家參審,甚或人民陪審。
台灣陪審團協會秘書長林秉豐表示,萬年稅單對人民的損害,不輸給刑事的處罰。為解決此弊端,除了要強化稅務鑑定制度,以彌補法官專業不足外,採行人民陪審,讓審判更具有同理心,才是最可行之方式。
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鄭文龍與談提到,從歷史上看,稅、司法做不好會革命的。他分析台灣經歷動員戡亂戒嚴時期,現在已經民主自由,但無論現在當權的,還是被統治者,心理上還是沒有被解放掉。他舉過去台北地方法院有兩名法官,對人工生殖手術費抵稅的問題,提起行政訴訟遭到駁回,連憲法法庭皆裁定不受理,讓法官對稅法的僵化感到很無奈。鄭文龍表示連自己做法官的,稅務官司都打輸,根本看不懂問題。1215年因為英國國王對諸侯課了很多稅,諸侯出來反抗,打敗了英國國王,國王只好簽了英國大憲章,解決一些稅的問題。英國大憲章就是依法行政(rule of law)的源頭。
鄭文龍分析司法無法獨立,現在政治上的異己,都是檢察官用刑案的方式一直羈押你,另外一個就是用稅。他引用法國貴族托克維爾1831年到美國訪問寫下的「論美國的民主」這本書,提到美國一定比歐洲厲害,現在驗證果然是這樣 ;因為有三點 ,一是美國有真正的平等,歐洲有貴族就不會平等;二是美國有直接民主;三是陪審團。他跟吳景欽教授、張靜律師推陪審團,就是希望台灣人民偉大,司法權要人民自己行使,用陪審團制度;所以鄭文龍認為行政訴訟採行陪審制是可行的,這是台灣第一次正式的發表。
會計師王明懿以「稅務制度之解釋函令」為題表示,法律效力的位階依序為憲法、法律、法規命令、解釋函令或行政規則;所以解釋函令是行政機關為了解釋適用稅捐法規,以函或令的形式所發布的行政命令。但是財政部發布近萬條的函釋,體系龐雜與紊亂,十數倍於本法法律條文,而且年代久遠,與現今法令及社經情況嚴重脫節。現行仍有許多違法、違憲之解釋函令,截至(民國)110年12月24日為止,司法院大法官共有813則解釋,與稅有關的釋憲計有126則,6則被要求檢討改進及修正,51則被宣告違憲,其中29則是98年兩公約施行後被宣告違憲。台灣「萬年稅單」最典型的太極門假案,96年7月13日刑事三審判決確定太極門無罪、無稅,並認定「弟子贈與掌門人之敬師禮,既屬贈與性質,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7款屬免稅所得」;107年最高行政法院判字第422號判決直接認定太極門為氣功武術修行門派。太極門案在行政救濟過程贏了18次仍未獲得有效救濟,就是稅務機關利用大量解釋函令核課稅捐亂象的案例。
真理大學理財與稅務規劃學系助理教授廖如敏與談表示,太極門案如果敬師禮解釋是贈與,一個人一年就有244萬的免稅額,壓根沒有稅的問題,王明懿會計師這篇文章產生了很大的共鳴 ,就是稅法租稅法定跟實質課稅原則。
真理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林家祺多年前也教過租稅法,他從憲法第十九條的角度看租稅法定主義, 納稅只能依法律去納稅, 這是不容挑戰的,但為什麼解釋令會這麼多?他發現本來大法官開始是守得很緊,後來就漸漸放鬆,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