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6 月 18 日
糧農組織今天發佈報告指出,亞太地區人口數量占到全球的55%,但森林資源儲量僅占世界的18%,人均森林面積為全球最低。在該地區的總共7.23億公頃森林中,僅有1.4億公頃為原始森林,原始森林覆蓋率僅為19%,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32%,是全球各地區中最低的。
糧農組織表示,雖然自2000年以來,區域多國努力開展植樹造林,森林總面積有所增加,但天然林的面積卻在減少,其所蘊藏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抵禦力也在下降。
糧農組織助理總幹事兼亞太區代表卡迪瑞桑表示,“原始森林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且一旦消失就無法恢復”,天然林的不斷減少使得亞太地區的森林資源品質引人擔憂。
卡迪瑞桑表示,“不幸的是,當一個國家開始禁止伐木、保護森林的時候,採伐活動就會轉移到其他國家重新開始”。森林無國界,亞太地區的森林保護急需採取協調一致的區域性措施。
人口增長和城市化對森林和自然地貌的影響
糧農組織表示,儘管亞太地區人口增速已經有所放緩,但到2050年,該區域人口預計仍將增加6.66億,相當於目前印尼、巴基斯坦、泰國和越南四國的人口總和。
與此同時,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亞太地區的經濟蓬勃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區域國內生產總值已從2000年的17萬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47萬億美元,1990年,這一地區的城市居民占到人口總數的30%,而如今這一比例已升至46%。
糧農組織表示,隨著人口增長、城市擴張、人口結構變化和中產階級增加,未來幾十年內,亞太地區對住房、傢俱和礦產等森林產品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對森林等自然資源的影響將日益顯著。
權衡妥協與協同增效
這份題為《森林未來——亞太地區森林、地貌和人口可持續發展途徑》的報告今天在由糧農組織與韓國林業服務局共同舉辦的“亞太森林周”期間發佈,共有2000多名來自各個國家的代表齊聚韓國仁川參加了相關的會議和討論。
報告提出,各國應採取適當的自然地貌管理策略、加強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提升森林資源品質、投資可持續經濟模式、為森林和自然環境保護投入足夠的資源、建立生態抵禦能力,並實現對於森林的有效管理。
糧農組織表示,為了保護森林資源,一些領域的權衡妥協不可避免,但更重要的是讓各行各業的利益相關者協調配合,從而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將政府、企業、民間社會和仰賴于森林的社區聚到一起,集各方所長,開展跨領域的投資,為了區域的未來,共同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