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從9月15日開始,曾經是中國技術實力的象徵、中國電信技術巨頭華為重要的半導體晶片供應將被切斷。商業分析人士認為,沒有這些晶片,華為無法生產其業務所依賴的智慧手機和5G設備。
美國今年8月宣佈制裁中國科技公司中的這名佼佼者,通過公布一系列新規定,禁止依賴美國技術的外國晶片製造商在未獲得特許的情況下向華為出售任何晶片。
最近幾週,韓國和臺灣的供應商都表示他們將遵守制裁要求,將在本星期二——也就是針對華為的新措施生效之日,停止向華為供應半導體產品。
“很遺憾的是,在美國的第二輪制裁,我們晶片生產只接受5月15號之前的訂單,到9月15號生產就截止了。” 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餘承東上個月說:“因為沒有中國晶片製造業能支援,(華為)面臨著沒有晶片可用的問題。”
微晶片
儘管中國努力成為全球高科技領先者,但這座世界工廠仍無法在一個關鍵領域製造具備頂級競爭力的產品——微晶片。幾乎所有電子設備的神經系統的運行都需要晶片。
微晶片複雜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其表面可以放置多少個電晶體。微晶片用納米來衡量的尺寸越小,就表示越先進。
據信,中國最好的製造工藝可以製造出14納米微晶片,這比三星和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落後好幾代。三星在2014年就達到這一水準。全球最大的代工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已經在生產5納米晶片。
雖然很多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商都不在美國,但這一行業嚴重依賴美國供應商提供從設計軟體到製造設備的一切產品。
華盛頓在2019年5月首次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理由是出自對國家安全的考慮。然而,那項禁令並不包括大多數外國生產的晶片。今年5月,美國給禁令加碼,切斷了華為與非美國供應商的聯繫,這影響市場根植於中國本土的中國半導體公司。
上個月初,中國主要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表示,將遵守美國的規定,停止向華為出售晶片。像所有的半導體晶元代工廠一樣,中芯國際依靠美國公司獲取關鍵的生產設備。
德國墨卡托基金會中國問題研究中心(MERICS)高級研究員約翰·李(John Lee)對美國之音說:“源自美國的技術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游的主導地位意味著,中國的資訊和通信技術企業容易受到美國出口管制的影響,這不僅僅是中芯國際或華為這些公司的個例。”
中國失敗的嘗試?
長期以來,北京一直擔心中國對外國半導體的依賴。中國與這一關鍵產業相關的戰略規劃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國務院召集了一批科學家,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其中將半導體技術確定為一項“重要科學技術任務”。
近幾十年來,從1986年啟動的“531發展戰略”,到2014年明確為晶片行業設立的數十億美元規模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中國為其半導體事業傾注了大量的國家資源。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2019年7月發佈的一份報告說,這項基金與中國各省市積體電路相關基金合計即將達到1500億美元的規模。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副總裁、CSIS科技政策專案總監詹姆斯·路易士(James Andrew Lewis)上星期對CNBC財經新聞頻道表示,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方面,中國的花費可能超出美國“1000倍”。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就曾表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上星期五,習近平在一個有關第14個五年計劃(2021年—2025年)科技發展的座談會上再次強調這一點,他說,中國“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上週,針對美國對華為的新限制,中國宣佈一套全面的政府新政策,通過在“十四五”規劃中對下一代半導體提供廣泛支援,來擴充國內半導體產業。
中國政府還鼓勵美國晶片製造商與國內企業組建合資企業,希望這些外國公司的關鍵技術能夠轉移到中國企業。根據德國智庫MERICS的說法,中國對外國技術的追求有時甚至面向整個行業。
“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型半導體企業都收到了中國國家部門的投資邀約,”MERICS的一份研究報告說。
不過在另一方面,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科技產業的傅道格(Douglas Fuller)教授說,中國不應被視為一個失敗。
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美國之音:“在晶元代工廠方面,只有四家公司領先中芯國際,兩家來自臺灣(台積電和聯華電子)、韓國三星和美國與阿聯酋合作的格芯(GloFo)。”
在大規模製造部分,只有兩個地方擁有領先的技術——臺灣的台積電和韓國的三星。
傅道格說:“就連英特爾也在試圖趕超。因此,除了臺灣和韓國,全世界其他地區都落後於這一行業的尖端製造技術,包括美國、日本、以色列和整個歐洲。”
華為能否還能生存?
目前還不清楚華為將從哪裡購得晶片。臺灣晶片製造商聯發科上個月表示,該公司已向美國政府申請在美國新規定生效後允許繼續為華為供貨。與此同時,據報導,華為已經儲備了夠用兩年的半導體晶片,以維持其業務的正常運轉。
關注中國數位技術崛起的研究員約翰·李表示:“在短期內,很難看出美國半導體出口管制針對的中國企業有任何有效的選擇。”
至於未來,分析人士說,美國不太可能阻止中國生產基本的半導體晶片。如果有足夠的時間,中國龐大的電子消費市場和數十年的投資最終將使其成為晶片生產國。
約翰·李在電子郵件中說:“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很可能能夠替代美國的技術,發展出一個完整的國內半導體供應鏈(不過,能否在技術前沿趕上外國公司就是另一回事了)。”
CSIS技術政策計畫主任路易士今年5月曾撰文指出,美國的做法傷害了華為,“但中國政府不會允許它垮臺——華為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