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
美國持續採取行動,阻止中國高科技行業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與此同時,川普政府針對部分中國留學生的禁令和對一些華裔美國人的調查是否符合美國利益,業界人士各執己見。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6月30日正式認定,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和“中興”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禁止美國公司利用政府資金購買這兩家公司的設備。美國這家通訊監管機構,指責這兩家中國通訊巨頭實際上被中國政府控制,很可能被北京用來從事間諜活動。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7月1日接受福克斯財經頻道採訪,談到華盛頓對中國高科技公司的限制措施時表示,北京正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計畫,試圖成為現代科技領域的主導者,但是中國的所有行業都遠遠落後於美國。他說,“因此,為了實施這個計畫,他們感覺到必須竊取技術才能趕上美國。”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針對“華為”和“中興”的最新認定,是川普政府近期採取的一系列針對北京竊取美國技術資訊和相應採取反制措施的一部分。
川普總統曾在5月29日發表文告,禁止與中國軍方有牽連的中國公民持學生和學者簽證,進入美國大學攻讀研究生或者從事博士後研究。他說,中國政府利用留學生以非傳統的方式獲取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中國七所具有軍方背景高校的畢業生,很可能被中國政府利用或者招募,在美國攻讀學位和從事研究後,將技術資訊帶回中國並服務於中國軍隊。
至於華盛頓一系列針對中國留學生的限制和對高科技領域美國一些華人展開的調查是否真正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安全,相關領域的業界人士和前政府官員看法不一。
前“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目前擔任美國國防部兩個諮詢機構的主席。他日前接受軍事媒體Defense One 獨家專訪時表示,目前美國禁止部分中國學生來美國學習的政策,以及一些國會議員做出的禁止中國學生來美留學的立法努力,很可能“傷害我們自己的利益”。
施密特認為,中國學生在美國各項研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說:“如果有人對我的說法感到震驚,我很抱歉。但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真相:許多頂尖的研究生都是外國出生的,而且通常是中國人居多。部分原因是,真正聰明的中國研究人員更願意來到這裡。他們熱愛美國!他們熱愛自由...他們想要學術自由。”
唐安竹(Drew Thompson)曾擔任美國國防部主管美中軍事交流的高級官員。他對美國之音說,對於華盛頓禁止中國學生來美國的說法,輿論和一些相關人士有些反應過度。 川普政府把重點集中在與中國軍事附屬院校的畢業生身上,因為這些院校尋求通過中國留學生獲得技術,並將這些技術帶回中國,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受益。
唐安竹認為,川普總統發佈的這項禁令不會對美國大學造成負面影響。他說:“因為與仍有資格在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總數相比,受影響的學生人數非常少。只要習近平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繼續堅持和聲稱打算使用武力,來解決與中國鄰國的分歧,限制解放軍獲得先進技術是明智和謹慎的舉措。”
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今年5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共有大約403,353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大學讀書,是目前美國最大的外國學生群體。
施密特說,這些中國學生不僅“遠非美國國家安全的淨負面因素,而且對美國國家安全的貢獻很大”,因為美國軍隊能夠獨立進行的建造活動並不多。他說:“你不僅必須具備軍事能力,而且軍隊承包商也必須擁有具備這些能力人才;而坦率地講,大多數承包商都沒有這類人才。”
施密特目前擔任“國防創新委員會”和“國家人工智慧安全委員會”兩個國防諮詢部門的主席。
美國司法部2018年根據川普總統上任後的美國總體國家安全戰略精神,制訂了一個“中國行動”方案,就中國可能針對美國進行的商業間諜活動展開調查。制訂這項“中國行動”計畫的依據是美國多個聯邦機構的調查結果。調查發現,在司法部提起的所有經濟間諜訴訟中,大約有80%受到調查的活動被指控是為中國謀利,而且在所有商業機密盜竊案件中,至少有60%與中國有關。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裡斯多夫·雷(Christopher Wray)6月24日說,北京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極為嚴重的威脅,美國目前正在處理的2000多起案件都與中國政府相關,平均“每十個小時”就啟動一起新的針對中國政府的調查。
曾經在國防部所屬國防語言學院擔任“文化意識”教官的白伊麗(Elizabeth Bowditch)表示,聯邦調查局局長克裡斯多夫·雷的話“讓我脊椎發冷”。她說,針對許多人的指控證據往往不足或者十分薄弱。白伊麗說:“這些調查會製造出一個個令人心驚膽戰的工作環境”,使得在美國許多雇用華裔美國科學家的機構裡,華人科學家人人自危。
白伊麗提到當年她祖父曾經參與建設位於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在1990年代發生過轟動一時的李文和案。實驗室雇員李文和被指控涉嫌為中國竊取美國核武器機密而被捕,但美國政府因無法證明李文和下載機密資料的動機是為中國政府竊密而最終撤銷這項起訴。
發生在最近的另外一起冤假錯案是2015年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超導專家郗小星的案例。郗小星2015年5月被美國司法部門拘捕,並被指控“向中國洩露由美國公司開發的技術”。但數月後,一批獨立物理學專家發現,在檢察官掌握的電子郵件證據當中,郗小星所提及的是另一項不受保密限制的技術。2015年9月,美國司法部宣佈撤銷對郗小星的所有指控。
美國聖路易士華盛頓大學曾負責國際學生招生的馬釗教授表示,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2000項正在進行中的調查細節是什麼,但是近期爆出的一些確鑿的案例顯示,的確有與中國政府有聯繫的個人或機構參與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他說:“美國的確有正當的理由對此感到擔憂。”
馬釗認為,其實有許多案件與稅務欺詐、未能披露與外國實體的財務關係有關,而這些外國實體對美國具有最低或零國家安全威脅。他說:“需要區分具體案例,採取有節制、有針對性的明智行動”。
他說:“但同樣重要的是,如果美國政府把網撒得太大,把每一個國際研究合作都試圖定為潛在的犯罪,這也是不負責任的。”
美國國防部前中國事務官員唐安竹不同意馬釗關於“網撒得太大”的說法。唐安竹認為,美國司法部2018年創立的“中國行動”,提高美國執法部門針對違法和從事商業間諜活動個人的偵查和起訴能力。他說:“案件的增加並不表明聯邦調查局和司法部長的網撒得太大,而是反映正在發生的違法和濫用行為猖獗的規模。”
今年6月中旬,隸屬於美國聯邦政府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披露,一項進行中的調查發現,有至少54名接受該院資助的科學家因未公開與外國政府的資金關係而辭職或被開除,其中主要原因是隱瞞參與中國“千人計畫”的事實,涉嫌隱瞞的資金中有93%來自中國。
在今年6月的最後一個星期,美國司法部又宣佈兩名美籍華人涉嫌為中國政府從事商業間諜活動的案例。
聯邦檢察官6月25日指控,堪薩斯州一華裔學者隱瞞在受雇堪薩斯大學期間為中國工作的事實,欺騙美國政府和大學。指控稱,在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間,陶豐策劃從堪薩斯大學、美國能源部和國家科學基金獲取資金,用於參與“長江學者”專案而為中國謀取利益。
另外,美國司法部6月26日宣佈,現年41歲的中國公民張浩被判犯有經濟間諜罪、竊取商業秘密罪和共謀罪。聯邦地區法官認定,張浩是為了中國的利益而竊取商業秘密的。指控書顯示,他從2010年至2015年,竊取兩家美國高科技公司的商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