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戰略雷聲大雨點小,失去對中國軍事優勢?專家建議:加預算、聯盟友、補後勤

2022618

 

近日有美國國防專家批評印太戰略長期以來修辭大於資源和行動,美軍在該區域相比解放軍的軍力優勢漸失,建議美國儘快提高防務預算、增強自身和盟友及夥伴國的集體防務態勢和科技共用,在太平洋區域部署更多遠端打擊武器並且增強後勤補給能力。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印太安全高級研究員阿什利·湯森德(Ashley Townshend)和國際戰略研究所亞洲區執行長詹姆斯·克拉布特裡(James Crabtree)6月15日在《紐約時報》發文強調,隨著中國軍隊的實力、先進程度和信心的增長,美國主導的印太地區的軍事威懾力量正在失去效力。

文章指出,由於預算不足、優先事項相互競爭,以及華盛頓在如何應對中國問題上缺乏共識,重振美國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存在的計畫一直受阻。

 

比如,拜登總統今年提交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國防預算8133億美元,但大部分增幅將被急劇上漲的通貨膨脹抵消,未能達到3%到5%的實際年度預算增長目標;儘管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丁上周在香格里拉對話上強調印太地區是美國大戰略的核心,但他沒有提出新的資源或承諾。

 

坎貝爾:印太戰略需要尋找新資金和平衡優先事項

“然而在常年投資不足之後,改變美國地區戰略地位所需的行動和資源,只能與這種言論達到部分地匹配。”湯森德和克拉布特裡日前在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佈分析報告進一步闡述美國印太戰略的缺陷在於名不副實。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星期四(6月16日)在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年度安全會議上回應了這種批評,“當談到為該地區提供資金時,事實上我確實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批評。”

坎貝爾指出,美國的印太戰略不僅僅是一個修辭驅動的倡議,還有許多實際的細節,比如在太平洋地區建立更多的美國大使館、加強海岸警衛隊(Coast Guard)倡議,將更多的錢投入金槍魚條約和東南亞教育等領域。

 

他表示,“尋找新資金是適當且必要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現有的優先事項和區域中做出選擇,這是非常困難的。”

坎貝爾認為,美國接下來應該在預算方面充分反映出印太區域的重要性,同時要在不同戰區之間做好平衡。

“不僅要為新資源提出強有力的論據,而且必須提出這樣的論點:未來的大部分歷史將繼續在太平洋地區上演,我們必須真正採取必要的預算措施,在美國的活動中反映這一點。”他說。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麥考爾(Rep. Michael McCaul, R-TX)也在同一場會議上提出建議,“美國需要在該地區更具進取性(aggressive)。這裡有著未來最大的商業機會。我們需要在那裡。聯邦政府也需要加緊努力,除了外交事務委員會之外,國會顯然也將發揮巨大作用。”

然而,國際戰略研究所的上述報告點明,儘管美國政府試圖保持聚焦亞洲,但烏克蘭危機已經導致《2022年國防戰略》(NDS)的推遲發佈,“這對印太地區進行明確的優先排序是不祥的預兆。”

文章指出,美國在具體的防禦資源配置上面臨巨大挑戰,除了已經承諾的34億美元軍事援助外,美國國會正在考慮額外為烏克蘭提供330億美元的支援。五角大樓還可能需要推遲向臺灣運送軍事硬體,以轉移到烏克蘭。

 

印太軍事比拼,美中誰更強

當美國掣肘于印太戰略的投入不足,中國正在加緊軍事稱霸的步伐。6月16日,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撰文寫道,中國的軍事擴張逼近引爆點。

在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上,羅金採訪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約翰∙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阿奎利諾將中國軍事擴張描述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建設,“我看到先進軍事能力的交付速度比我們預期的要快……他們的目標是與美國平起平坐,以確保中國不會被美國威懾。”阿奎利諾說。

羅金在專欄文章中指出,印太司令部在5月份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估計,該地區在2024年至2027年期間需要約670億美元的新軍事投資,以保持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勢。這份預算在日程上已經落後。

 

美國國防研究諮詢機構蘭德公司的政治科學家郭泓均(Raymond Kuo)對美國之音表示,早在2015年,該智庫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中國在多項作戰領域和美國不相上下,特別是在台海戰爭的情景下。

“我認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正在失去其軍事優勢是事實,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快速軍事現代化和擴張。在過去的七年裡,這種情況變得更糟。中國的海軍和空軍是該地區數量最多的,也許不是能力最強,但肯定是數量第一。”

儘管郭泓均認為美國海軍能力更強,但是在反艦導彈方面存在短板,“我們在亞洲也有相當嚴重的導彈失衡。這是美國在海上主導地位的根本性的威脅,因為我們依靠航母打擊群來做到這一點,但航空母艦也是這些攻擊的最大目標。在未來,這對美國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然而,蘭德公司國際防務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R. Heath)博士告訴美國之音,美國在幹預臺灣衝突的能力方面正在失去優勢,不過盟友協同作戰仍然可以勝過解放軍。

“中國對反幹預能力的大力投資提高了在臺灣附近進行任何潛在幹預的成本和風險。這與二、三十年前不同,當時中國缺乏這樣的能力。然而,如果你包括所有美國盟友,情況就不會那麼可怕了。解放軍無法和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的聯合軍隊相比。”

美國布魯特·克魯拉克(Brute Krulak)創新與未來戰爭中心研究員沃克·米爾斯(Walker Mills)也對美國之音指出,烏克蘭戰爭中,俄軍的戰鬥力被外界錯誤地高估。簡單地計算船隻或坦克數量以及匹配高端平臺的能力不足以衡量真正軍事實力,後者涉及多重因素而且因時因地變化。

 

“美國在太平洋和整個世界的特別地位,取決於聯盟結構和夥伴關係。這是美國跟對手和競爭者相比最重要的優勢。”他說。

 

美國如何在印太重振雄風?

為了加強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湯森德和克拉布特裡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中建議,美國必須向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提供更先進的軍事和技術能力,支援集體防禦戰略,以及設立一個專門的基金來增強臺灣的威懾能力。

此外,美國需要緊急擴大《太平洋威懾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在該地區更廣泛地部署兵力、改善後勤和防空等措施,加強美國在夏威夷以西的軍事存在;將駐紮在關島的攻擊型潛艇數量從五艘增加到六艘,擴大在太平洋的海上行動,部署更多先進的戰鬥機、軍艦、無人機和遠端導彈。

何天睦認為,美國對於應對中國反幹預(counter-intervention)威脅的投資不足,增強美軍的生存能力和遠端打擊能力也很重要。除了部署更多從極遠距離擊沉船隻的遠端導彈和無人系統,美國還可以著重發展基礎設施加固、分散和保護部隊的能力,還需要加強對反艦導彈的防禦。

 

蘭德公司的郭泓均表示,美國及其印太盟友需要在戰區內提前做好導彈、彈藥的庫存儲備。

“烏克蘭和美國已經耗盡標槍反坦克導彈(Javelin anti-tank missiles) 的年產量,這些公司正在努力生產更多產品。如果情況是這樣,而且很可能是這樣,那麼美國必須提前在太平洋地區準備好這些庫存,可能是存放在我們的盟友之間。”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