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
自從美國2017年底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者以來,美中之間的學術研究也深受影響。熱點話題包括中國不成比例地從美國科研中獲利,高校是否還要繼續招收中國學生,美國學術機構拒絕中國為其提供資金,一些華裔科學家因為與中國的學術聯繫被調查等。美國是否還應該繼續與自己的競爭者中國進行學術交流?美國又該如何在保護國家安全、經濟安全、以及開放的科研環境中找到平衡?
交流相長,但需有限制
諾曼.奧古斯丁(Norman R. Augustine)曾擔任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現在是美國國土安全部的顧問之一。他星期二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行的有關是否還要繼續與中國進行學術合作的研討會上說,科學研究一直是在借鑒中相長。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壟斷科技的進步,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憑一己之力,迅速將研究突破轉化到商業應用或是軍事領域。
他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其競爭對手波音合作為例,說明與對手的合作是可行的,但是要明確三點:第一,必須明確披露各自的利益衝突。第二,設定一定的制度。第三,對那些違反協議的人加以懲戒,使其將來無法與自己以及更多的同行合作。
奥古斯丁說,美國需要明確的另外一點是限制的範圍。一些對國家安全重要的科研領域需要限制。他認為量子物理、通訊、電腦、人工智慧、基因組學以及生物化學的一些元素的研究都需要作出限制。但是,像純屬興趣驅使的有關黑洞的研究就不用限制。
他還說,把在美國學習的中國科研人員趕走很不明智。他說:“把我們的大學花大力氣培養的人才趕走很不明智,他們可能會成為美國的敵人。”
奥古斯丁在演講中特別強調培養美國本土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重要性。有資料顯示,在中國,學工程和科學的畢業生占33%。歐洲為15%,而美國僅為6%。
在開放和保護中尋找平衡
麻省理工學院(MIT)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校長理查·萊斯特(Richard K. Lester),在同一個研討會上說,雖然MIT的教員對中國同行的能力評估不太一樣,但是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與十年前相比,他們更願意與中國同行合作。
他說:“與十年前相比,MIT的教員有10倍多的可能性更願意與中國頂級大學的科學家一起成為共同作者。我可以這樣說,這些共同作者間是真正的合作,真正的交流。不是單向的。如果不是真正的交流,我相信我們的同事們是不會浪費時間的。“
他還說,麻省理工的大多數教員認為,應該將中國最優秀的學生招收到美國來。他說,如果一個國家,一個學校可以吸引到世界最優秀的學生,這個國家和這個學校就會更加強大。
他舉例說,在全球每年舉行的頂級人工智慧大會上,向會議提交的優秀論文中,60%的文章作者來自美國的科研機構,其中超過半數的作者是來自別的國家,而這些外國人中,來自中國的科研人員最多。
但是,萊斯特說,這些人越來越被華盛頓看作是對美國的威脅,對他們的接納的大門也開始關閉。
萊斯特說,MIT正在在嚴肅對待中國從美國科研機構中獲益不成比例的擔憂,為此,MIT加強內部的評審和風險評估制度,確保與中國,以及其他對手的合作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
今年4月初,在美國政府指稱中國通訊業巨頭華為公司盜竊美國技術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法之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止了與華為和中興等中國電信製造商的合作關係。
另有報導說,在麻省理工學院公佈最新提前招生結果中,全球9600名申請者中有707人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青睞,但竟然沒有一名被錄取學生畢業於中國大陸的高中。不過,萊斯特說,MIT依然有2%的中國學生。為了留住這些頂級人才,MIT沒有從中賺錢,而是在付出。
萊斯特說,他一直相信,美國從與別國的合作中獲益良多。美國科學家與世界分享他們的發現,同時吸引全球最頂級的優秀科研人員來到美國。另外,美國也可以從別的國家的專業研究中獲利,包括從中國的科研中獲利,同時也有機會瞭解中國的科技進步。
他說,美國決策者要做的事就是,在開放的科研體系和保護國家安全中尋求平衡。他說:“美國的政策需要在開放和保護中尋求平衡中。任何要求和限制應該是好好找對目標,不要破壞美國的體系。”
他認為,國會應該立法加強對美國科研的投入,同時確保那些在美國接受教育的人更容易,也更願意留在美國。
從“熊貓擁抱者”和“屠龍者”轉變為“降龍者”
哈威·拉什可夫(Harvey Rishikof)是馬里蘭大學政策與網路安全研究主任,他在研討會上說,與中國的競爭既不同於美國與德國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競爭,也不同於冷戰時期與前蘇聯的競爭。與中國競爭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中國會遵循什麼樣的準則。
他說:“美國創建了法律方面的構架,包括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出口限制等。我們建立了這些制度,問題是這些制度是否有效?是否能夠產生一種合適的法律架構,確保中國人與我們的接觸是公平競爭?這一點還很不清楚。他們的操作方式完全不同。”
拉什可夫說,美國人遵循第一修正案所賦予的權利,美國人相信公開競爭以及反特拉斯法等。但是,中國有國有企業,中國的國家安全法說,在涉及國家利益時,任何實體都應該是國家的工具。
他說,美國有“熊貓擁抱者”,也有“屠龍者”,其實都應該轉變為“降龍者”,讓中國遵循一定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