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網路截取
2023年1月10日
華盛頓— 在中國解放軍對台灣的威懾行動日趨常態化之際,華盛頓一家智庫公佈的最新台海戰事推演報告說,如果中國2026年入侵台灣,將導致中國、美國、台灣和日本軍隊出現數以千計的死傷。報告說,雖然北京不太可能取勝,中共的統治地位甚至也會因此動搖,但是,美軍也有可能被拖垮,美國的全球地位將受損多年,而台灣的軍事和經濟則被摧毀。
報告還說,台灣不是烏克蘭,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緩慢提供軍援是行不通的,必須讓台灣在戰爭開始時就能擁有各種防禦的武器。
美、日、台慘勝,解放軍將“潰不成軍”
報告是由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星期一(1月9日)推出的。報告的作者們說,他們先後進行了24次的兵推,主要回答2個基本問題:北京侵犯台灣是會否成功?以及代價是什麼?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學者何理凱(Eric Heginbotham)在報告發布會上公佈了答案:“總的來說,我們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是不可能完成它的行動目標的,即佔領台北。第二,戰爭的代價對所有參與者來說,很高,當然也包括美國。”
根據CSIS的兵推模式,中國入侵通常以這樣的方式打開:在衝突爆發的最初幾個小時,中國軍隊轟炸並摧毀了台灣大部分海軍和空軍。擁有強大火箭力量的中國海軍包圍台灣,並阻止任何船艦和飛機試圖進入遭圍困的台灣。數以萬計的中國軍人利用軍用兩棲艇和民用滾裝船強渡海峽,而空中突擊隊和空降部隊則在灘頭陣地後方降落。
然而,在最有可能的“基本情景”中,中國的入侵很快就會失敗。儘管中國的大規模轟炸,台灣地面部隊湧向入侵者努力建立補給並向內陸移動灘頭陣地。與此同時,美國潛艇、轟炸機和戰鬥機/攻擊機,在日本自衛隊的增援下,迅速削弱中國的兩棲艦隊。中國對日本基地和美國水面艦艇的打擊也無法改變戰果,台灣最後保持自治。
何理凱說,儘管得到了長期的發展,解放軍的挑戰還是跨海兵力投運以及其艦艇在應對空中導彈和潛水艇的打擊所暴露的脆弱性。
報告預測,解放軍損失慘重,中國海軍將“潰不成軍”(in shambles),兩棲部隊的核心主力被擊潰,數萬名解放軍士兵將淪為戰俘,同時解放軍也會損失155艘戰鬥機及138艘主力船艦。報告說,因為沒法佔領台灣,中共的統治基礎也將被動搖。
報告說,在多數兵推情境中,美國海軍會損失2艘航母及10至20艘大型水面戰艦,在戰場開始的三個星期內就會有約3200名美軍戰死,相當於過去20年來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役中折損的半數兵力。報告指出,“這樣的損失會損害美國的全球地位長達數年。”
關於台灣,報告說,即便解放軍的侵略失敗,台灣的未來也相當慘淡。台灣的軍隊即使沒有被擊潰,也已嚴重受損,並且必須在缺電、缺乏基礎設施的狀況下捍衛台灣受損的經濟。報告預測台灣陸軍將有3500名士兵傷亡,海軍所有26艘驅逐艦及護衛艦將被擊沉。
報告說,由於美軍在日本的軍事基地也可能遭受解放軍攻擊,日本可能損失超過100架戰鬥機及26艘戰艦。
“烏克蘭模式”不適合台灣
報告說,在台灣問題上沒有所謂的”烏克蘭模式”--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與西方才緩慢向烏克蘭提供軍援。
報告的另外一位作者馬修·坎西恩(Matthew Cancian)在發布會上解釋說:“我們不能簡單地嘗試在戰爭期間向台灣供應武器,因為中國將能夠攔截任何類型的貨運。而在其他方面的任何拖延或猶豫只會增加傷亡和中國成功的機會。”
報告說,因此,美國必須在開戰前全面武裝台灣,並使得自己的軍隊可以立即投入任何衝突。
除此之外,要使中國無法最終控制台灣,必須要滿足其他幾個條件。第一,台灣必須抵抗,台灣的地面部隊必須能夠遏制中國的灘頭陣地;第二,美國必須能夠利用其在日本的基地進行作戰行動;第三,美國必須擁有遠程反艦導彈,以便從遠處“集中”打擊解放軍海軍。
報告說,如果美國希望在台海衝突中取勝,就必須趕快採取行動,著手執行CSIS提出的建議。
這些建議包括強化美國在日本及關島軍事基地抵禦解放軍導彈攻擊的能力;將海軍部隊轉移至更小、更易生存的船艦;優先打造潛艦及能持續的轟炸機部隊,而非戰鬥機;發展成本更低的戰機;推動台灣採取類似的戰略,使用更簡便的武器、而非昂貴戰艦來武裝自己,如此才更容易抵抗解放軍的第一波攻擊。
報告指出,這些建議將降低美軍獲勝付出的代價,“但整體而言代價仍相當高昂,長遠來看,比戰敗的中國承受更多。”
不過,報告也強調,這份報告並不是在暗示,台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或是非常有可能發生。報告說,針對台灣,中國的領導層可能會採用外交上孤立、灰色施壓以及經濟脅迫的手段。
目前中國正在這麼做。在報告出台的前一天,中國深夜突宣布對台進行多兵種軍演。台灣國防部稱,截至星期一(1月9日)上午,偵獲57架中國軍機。這不僅是中國兩週內第二次對台軍演,也是去年12月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後,中國對台頻繁軍演的又一次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