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 1 日
聯合國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今天在聯大第74屆會議第三委員會會議的開幕致辭中表示,包容性社會發展是實現《2030年議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支柱。
第三委員會即社會、人道主義和文化委員會,其議程項目與影響世界各地的一系列社會、人道主義事務和人權問題有關。
劉振民表示,在最近結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上,世界各國領導人重申了全面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承諾,並將致力於從2020年到2030年採取十年行動,通過加速努力在2030年之前達成全球的共同願景,實現所有人的可持續發展。
在此次峰會之前,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於去年7月主持召開了“可持續發展問題高級別政治論壇”,共有47個國家在論壇上進行了自願國家審查。
劉振民說:“我們能夠繼續看到在執行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和強勁勢頭。全球極端貧困人口仍在不斷減少,但無望在2030年之前消除貧困。2015年,全球貧困率為10%,2018年仍保持在8.6%。我們的預測是,如果不加緊努力,全球貧困率將保持在6%。”
劉振民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的大蕭條以來,工作領域已經出現了顯著改善。國際勞工組織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失業率達5%,失業人口總計1.72億。全球失業率上一次處於這一低水準是在2008年。就業市場經歷了十年之久才從全球金融危機的災難性影響中恢復過來。
劉振民表示,國際社會在促進性別平等、降低兒童和孕產婦死亡率以及提供諸如電力、清潔水源和衛生設施等基礎設施和基本服務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這種進展仍十分緩慢並且不平等。他還提出了一些實現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1.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極端貧困人口繼續增加,從1990年的2.8億增加到2015年的約4.13億。世界銀行估計,到2030年,約90%的極端貧困人口將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2.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會破壞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展,特別是在局勢脆弱的國家。根據聯合國經社部《 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由於貿易緊張局勢加劇,衝突以及快速的技術變革給社會和就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全球增長前景黯淡。同時,技術上的突破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帶來了巨大的希望,但不能將其視為理所當然。因此,為技術發展提供正確的指導以實現共同利益非常重要。
3. 氣候變化的影響持續,例如,極端天氣事件正在對社區造成破壞。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最新報告,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全球氣溫可能會在2030年至2052年之間升高1.5℃。這對經濟增長、糧食安全、健康、生計、水供給和社會穩定構成了巨大風險。
4. 饑餓人口也在增加。 2017年,全球營養不良人口約為8.21億,而2015年為7.84億。
5. 在許多國家,收入、財富和機會的不平等現象正在加劇。經社部計畫於2020年初發表的《世界社會報告》(World Social Report)將指出,基於性別、年齡、種族、族裔、移民地位、殘疾和社會經濟地位而出現的不平等現象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普遍存在。這對全球穩定與繁榮、社會凝聚力以及人們對公共機構的信任越發構成挑戰。
6. 體面勞動赤字仍然存在。低收入國家近90%的勞工和中低收入國家近84%的勞工仍被困在非正規就業中。低品質的非標準形式的工作正在發達經濟體中迅速擴大。同時,2018年全球有五分之一的年輕人沒有獲得就業、教育或培訓。
7. 婦女、青年、殘疾人和老年人持續面臨較高的失業和就業不足的風險。他們更有可能從事具有危險性的工作,並缺乏社會保護。
8. 人口老齡化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2018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5歲以下的兒童數量。到本世紀中葉,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也將超過15至24歲的青少年和青年人的數量。這種趨勢反映了國際社會在降低過早死亡率方面的巨大成功。但是,這也突顯了制定政策的必要性,讓老齡化成為契機,並承認老年人是國際社會的發展努力的積極推動者。
劉振民表示,在本屆會議期間,第三委員會將討論如何推進具體行動以實現社會發展,並將解決青年、老年人、家庭和土著人民面臨的挑戰,以及合作方所發揮的作用。
劉振民表示, “社會發展問題世界峰會”將於2020年迎來25周年。峰會認為,社會進步對於為全球貧困人口和失業者增加機會、建立團結和包容性的橋樑至關重要。落實紮根于社會正義和包容性原則的綜合政策對於建立一個人人共用的社會至關重要。
劉振民希望會員國利用這一契機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以實現《2030年議程》。他指出,實現《2030年議程》的承諾還需加強多邊主義,以及為子孫後代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公正的世界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