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表彰戰勝塑膠污染的創新解決方案

圖說:網路截取

2023年10月30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天宣布,將2023年「地球衛士獎」授予一位市長、一家非營利基金會、一項政府倡議、一家社會企業和一家研究委員會,以表彰他們應對塑膠污染的創新解決方案和變革行動。其中,來自中國最大的海洋塑膠垃圾回收計畫「藍色循環」榮獲「商界卓識獎」。

人類對塑膠的「生產-使用-丟棄」做法正在引發一場環境災難。超過90%的塑膠製品只使用一次就被掩埋、焚燒或洩漏到環境中。這種短視的做法占到實現《巴黎協定》最具野心的氣變目標所允許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五分之一。

環境署表示,塑膠污染是三重地球危機中令人深感擔憂的一個面向。隨著制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塑膠污染國際文書的談判取得進展,今年的地球衛士們表明,我們擁有可以激勵我們重新思考人塑關係的創新解決方案。

最高級別環保榮譽

自2005年設立以來,聯合國最高級別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一直授予那些在保護自然的第一線不斷努力的開拓者。今年頒發的獎項包括政策領導獎、激勵與行動獎、科學與創新獎、商界卓識獎四個類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董事英厄安諾生(Inger Andersen)表示:「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地球,我們勢必要終結塑膠污染。這就需要徹底轉型,以減少塑膠產量,淘汰一次性塑料,並轉向重複利用系統和替代品,以避免我們正在目睹的塑料污染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

▌商界卓識獎得主藍色循環

來自中國的「藍色循環」憑藉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追蹤並監控塑膠污染的整個生命週期,涵蓋收集、再生、再製造、再銷售等各個環節,榮獲「商界卓識獎」。

「藍色循環」由浙江省省級省級部門生態環境廳和浙江藍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創建,旨在運用先進的智慧裝備和區塊鏈技術,清理和管理浙江省6600公里海岸線上的塑料污染,同時造福當地社區。

造福漁業社區

該計畫為浙江的漁民、沿岸社區群眾提供酬勞,鼓勵他們收集塑膠袋、瓶子和廢棄漁網等塑膠垃圾。自「藍色循環」啟動以來,已有10,240艘船、6,300多名漁民和當地群眾參與,回收近2,500噸的塑膠。

為了幫助低收入者,「藍色循環」推出了一系列經濟誘因和福利計畫。當地居民每收集一個塑膠瓶,就可以獲得2毛錢,大約是市場價格的7倍。

該計畫還設立了一個“藍色共同富裕基金”,資金來自向製造公司出售塑膠所得收益。透過該基金,塑膠垃圾收集者每月可增加1,200多元人民幣的收入。透過與政府和企業合作,「藍色循環」已經為沿海地區的6000多名低收入居民和漁民提供了支持。

創新解決方案

同時,「藍色循環」搭建數位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追溯每一件塑膠(回收再生)的各個環節。

透過收集船隻、港口、倉庫和生產線的即時資訊以及互動式地圖,「藍色循環」將塑膠回收再生(資訊)進行歸納整合,讓人一眼看清產品中的塑膠原料是「誰運的、存哪裡、誰再生、誰製造」。在經過認證的海洋塑膠製成的商品上印有二維碼,消費者可以掃描二維碼,以獲取這些資訊。

「藍色循環」計畫在2025年向全球開放數位化系統,擴大規模,讓各類企業(包括小規模企業和非正式部門企業在內)、政府和公益組織共同參與這個計畫。

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的塑膠產量仍佔全球的30%左右,但中國一直在採取措施解決塑膠污染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中國自2018年起實施塑膠垃圾進口禁令,阻止已開發國家的塑膠廢料進入中國。最近,中國政府也公佈了在2025年內逐步淘汰所有一次性和不可生物降解塑膠的計畫。

中國生態環境部認為「藍色循環」的做法值得在全國推廣。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進一步支持下,「藍色循環」預計在2025年內大幅擴大活動範圍,涵蓋九個沿海省份和兩個直轄市的289個港口。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的陳淵表示,「藍色循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該行動與漁業社區間的相互促進:漁民增加了收入,沿海水域也更乾淨。

陳淵說:“人們確實親眼見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迄今為止,藍色循環已經收集了超過1.07萬噸海洋垃圾,成為中國最大的海洋塑膠廢棄物回收計畫。

▌政策領導獎得主貝爾蒙特

菲律賓奎松市長何塞菲娜·貝爾蒙特(Josefina Belmonte)榮獲「政策領導獎」。

貝爾蒙特市長透過一系列政策推動環保行動和社會行動,以應對氣候危機、終結塑膠污染、綠化城市飛地。她實施的措施包括:禁用一次性塑料,推行針對塑料污染的以舊換新計劃,設立日用品再填裝站,以及倡導強有力的全球塑料政策制定。

▌激勵與行動獎得主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來自英國的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榮獲「激勵與行動獎」。

該基金會在全生命週期法的主流化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包括推動這一方法在塑膠領域的應用。基金會已經發布了多份報告,建立了公私部門決策者以及學術界的網絡,以製定全生命週期倡議和解決方案,從而應對氣候危機、生物多樣性喪失、塑膠污染等問題。基金會和環境署共同主導《全球承諾》。

▌商界卓識獎得主穆勒

來自智利約瑟夫·曼努埃爾·穆勒(José Manuel Moller)同樣榮獲「商界卓識獎」。

他創立了一家致力於提供再填裝服務、減少塑膠污染、降低每日用品成本的社會企業。作為2023年3月成立的聯合國零廢棄物領域名人諮詢委員會(UN Advisory Board of Eminent Persons on Zero Waste)的副主席,穆勒也致力於廢棄物的預防、減少和永續管理。

▌科學與創新獎得主科技與工業研究理事會

來自南非的科技與工業研究理事會(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榮獲「科學與創新獎」。

理事會利用尖端技術和多學科研究進行創新,以解決塑膠污染等問題。在尋找傳統塑膠的可持續替代品,為當地製造業和經濟發展創造機會以及測試塑膠的生物降解性方面,科技與工業研究理事會發揮了先鋒作用。

塑戰速決

塑膠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為社會帶來了許多益處。然而,目前人類每年生產約4.3億噸塑料,其中三分之二很快就會變成廢棄物。人們對短壽命塑膠的依賴造成了專家口中的環境噩夢。

每年有多達2,3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水生生態系統,對湖泊、河流和海洋造成污染。這其中就包括與化石燃料型傳統塑膠的生產、使用和處置相關的排放,可能佔到實現《巴黎協定》最具雄心的氣變目標所允許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五分之一。塑膠中含有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引發人類健康問題。

專家表示,為實現塑戰速決,人類必須減少和淘汰不必要、有問題的塑料,找到對環境無害的替代材料,建立塑料再利用的創新模式,並採用全生命週期法來解決塑料污染。

迄今為止,已有116人被授予「地球衛士」稱號,其中包括:27位世界領袖、70位個人和19個組織。環保署本年度共收到2,500份提名,創下歷史新高,提名數連續三年達到高點。 

source: 
聯合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