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特使:問責制和包容性對話是緬甸實現和解的支柱

 

 2018年10月20日 

 

 移民與難民 

 

聯合國秘書長緬甸特使伯格納( Christine Schraner Burgener )今天在結束對緬甸為期十天的訪問後發表聲明強調,問責制和包容性對話是在緬甸實現民族和解的兩大重要支柱,“可信的事實調查是建立問責制的第一步“。 

在訪問期間,伯格納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其他政府和軍隊領導人舉行了會晤,並會見了民族武裝團體,地方及宗教領袖,以及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機構與外交領域的代表。 

在緬甸的若開邦和克欽邦,伯格納與當地民政及軍事當局進行了接觸,並與受到衝突直接影響的百姓,尤其是婦女開展了交流。伯格納還前往數個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和重新安置點,評估自今年六月她首次訪問以來所取得的進展情況。 

自去年八月羅興亞難民危機爆發以來,共有近一百萬羅興亞人逃離緬甸若開邦,在鄰國孟加拉國的考克斯巴扎地區尋求避難。今年六月,緬甸政府與聯合國機構達成協議 ,在若開邦創造能夠讓羅興亞難民自願和安全返回家園的條件。 

 

伯格納表示,要讓羅興亞難民重返家園,就必須確保他們的人權得到尊重,首先要讓擁有平等享受教育和醫療服務的權利,並擁有行動自由。“羅興亞人必須能夠獲得安全穩定的生活,將這的英文激勵他們重返家園的最為積極的因素。知道若開邦有聯合國以及合作夥伴的存在,則會讓返回的難民對這一進程樹立信任和信心“。 

伯格納同時強調,若開邦是緬甸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急需緬甸國內和國際社會進一步增加投入,以實現包容性發展。 

在克欽邦,伯格納來到首府密支那(密支那)附近的一個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並與其中的居民見面。部分居民自2011年起便流離失所,無法找到工作,也無法重返遍布地雷,安全局勢動盪的家園。伯格納注意到營地的人道主義援助准入情況正在惡化,導致醫療服務和救援物資不足。 

伯格納對緬甸北部的衝突加劇表示關切,重申她願意作為民族武裝團體與緬甸政府之間的“橋樑”,協助推進和平進程。 

伯格納同時敦促緬甸政府最高層組織開展“對歧視零容忍”的宣傳活動,並承諾將集中精力加強緬甸與國際社會之間的接觸,讓緬甸成為一個“更加容忍,更加民主與包容的社會,能夠將多樣性視為一種財富“。 

 

 

 

Photo:聯合國安理會於今年4月29日訪問位於孟加拉國的考克斯巴扎難民營時,成千上萬的羅興亞難民聚集在路邊,許多人手持標語,表示希望得到公正對待,並列出了自願返回若開邦的條件。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