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7 月 7 日
聯合國今天發佈一份最新報告指出,通過15年努力、到2030年實現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展在2019年底已經落後於既定日程,而新冠疫情暴發所帶來的空前危機,更是讓目標的實現遭遇更加嚴峻的挑戰。
由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發佈的《202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將有7100萬人重回極端貧困,貧困人數自1998年來首次出現上升。收入損失、社會保障有限以及物價上漲意味著此前無需為生存擔憂的人也可能面臨貧困和饑餓的風險。
與此同時,疫情所帶來的失業和就業不足意味著占到全球勞動力半數的近16億非正規經濟部門勞動者可能受到嚴重影響,據估計,這一群體的收入在疫情暴發後的最初數月內就下降了60%。
報告表示,全球有超過10億人居住在貧民窟內,他們缺乏適足住房、家中沒有自來水和獨立的衛生間,沒有或幾乎沒有廢物處理系統、乘坐過度擁擠的公共交通,且難以獲得正規醫療服務,在疫情期間面臨極高風險。
婦女和兒童也是受到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群體之一。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對醫療保健、免疫接種和營養膳食服務造成嚴重影響,可能導致五歲以下兒童和產婦的死亡人數在今年大幅增加。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出現了針對婦女和兒童的暴力激增。
報告表示,學校在疫情期間被迫關閉致使15.7億學生無法進入課堂,占到全球學生總數的90%,同時還讓超過3.7億兒童無法獲得他們所依賴的學校營養午餐。許多兒童無法在家使用電腦或是上網,難以進行遠端學習。全球還有近70個國家的兒童免疫工作在今年三四月間受到疫情影響,程度從中等到嚴重不等,部分國家的免疫服務甚至完全停止。
報告表示,隨著更多家庭陷入貧困,貧窮和弱勢社區的兒童遭遇童工、童婚和販賣的風險也會增加,全球在減少童工領域所取得的進展可能出現20年來的首次倒退。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正如各成員國在去年九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上所承認的那樣,國際社會迄今為止的努力並不足以實現我們所需要的改變,可持續發展目標對當代和下一代的承諾可能無法兌現。如今,新冠疫情這一前所未有的健康、經濟和社會危機,正在威脅生命和生計,使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變得更加艱難。”
古特雷斯強調,“儘管新冠病毒波及每一個人和每一個社區,但其所造成的影響並不均衡。相反,疫情還暴露並加劇了現有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報告的分析顯示,最為貧困和脆弱的群體,如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移民與難民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報告表示,全球在改善母嬰健康、擴大用電覆蓋和增加女性在政府中的比例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不足以彌補長期和大規模的不平等、糧食不安全加劇,以及自然環境退化等問題,而新冠疫情的暴發更是正在不斷侵蝕過去數十年來在消除貧困、醫療健康和教育領域所獲得的成果。
此外,氣候變化的發展速度仍然快於預期,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平均溫度第二高的年份,2010到2019年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與此同時,海洋酸化正在加劇,土地退化仍在持續,大量物種瀕臨滅絕,不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普遍存在。
這份年度報告得到了來自40多個國際機構的200多名專家的共同參與,納入各成員國與國際組織提供的最新資料,將為從今天起到7月16日期間舉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高級別政治論壇”提供重要參考。
聯合國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在報告的發佈會上表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時間已經過去三分之一,報告通過最新的資料和評估,對於全球所取得的進展提供了權威的描述。”
劉振民表示,“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努力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但危機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使得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變得前所未有的緊迫……疫情嚴肅地提醒我們,全球合作與團結至關重要”。
劉振民呼籲論壇的各參與方“堅定地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置於疫情後復蘇的中心,作為恢復重建的路標指南……加速行動,以嶄新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繼續致力於確保疫情後的復蘇能夠通向一個對所有人而言都更加安全、平等、包容和可持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