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教育展香港複辦,疑受審查刪“中華民國”等字眼,評論指影響台港關係

20231031

 

《港版國安法》下首次在香港舉辦的臺灣高等教育展中,有份參展的公私立大學均在展示內容中遮蓋“中華民國”、“臺灣教育部”、“僑生”以及“海外”等字眼,有評論形容參展教育機構相當“屈辱”,審查除了影響學術自由,不利發展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甚至可能使臺灣民眾更討厭甚至抗拒一國兩制。

過去3年香港臺灣高等教育展因新冠疫情,改為網上展覽,事隔4年後實體展覽上星期五、六(10月27、28日),一連兩日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複辦,也是《港版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後,首次大型的同類展覽。

 

臺灣高等教育展國安法下疑受審查刪敏感詞

展覽舉行前,有臺灣傳媒報導原本約有50所臺灣公私立大學參加教育展,但因為香港主辦單位,要求臺灣公立大學不能以“國立”頭銜參展,加上顧忌國安法,為保障參展人員安全,臺灣教育部建議國立大學不宜參展,最少有11間公立大學退出展覽,公立大學只剩下臺北市立大學因為校名沒有“國立”字眼繼續參展。

上星期五展覽開始後,主辦單位以及參展的40間臺灣公私立大學的展板以及宣傳單張,用黑筆遮蓋了“中華民國”、“臺灣教育部”、“僑生”、“民國”、“蔡英文總統”以及“海外”等字眼,懷疑成為“敏感詞”被禁,甚至主辦單位臺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的招牌,亦被白紙遮蓋成“海聯會”。

 

參觀者對國立大學全部退展感難過

記者到場採訪,發現參觀展覽的香港學生不算太多,會場內不少攤位都是工作人員比參觀者多。

30多歲的澳門居民陳先生表示,他10年前在臺灣完成學士課程,返回澳門工作,最近有意再到臺灣修讀碩士或者其他學士學位課程,因此到場參觀。他表示,理解因為某些因素導致展覽資訊不足,完全找不到臺灣各間國立大學資訊,坦言並不好過。

陳先生說:“當然不是好過的,你學校名(稱)是這個名(稱)就這個名(稱),其實不需要固意去遮掩,不是因為一些近期因素的話,就這個名(稱)就是這個名(稱),因為我是這個名(稱)嘛。”

陳先生並相信,澳門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陳先生續解釋,當年到臺灣升學,是因為喜歡當地的文化底蘊,因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元素;目前擔心香港、澳門作為中國一國兩制下的特區,如果自我審查的情況繼續惡化,遲早會失去作為台海兩岸溝通橋樑的角色。

 

評論員指展覽複辦條件相當屈辱

時事評論員譚美德形容,這次香港臺灣高等教育展複辦的條件相當屈辱,極不利兩岸以致台港之間的交流互動。他質疑,中國大陸的中山大學以及南京中山陵都仍然有中華民國的字眼,為何香港一個教育展卻容不下,令人匪夷所思。

譚美德說:“如果你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講的‘歷史虛無主義’角度去看,中華民國真的存在過的,而現在亦都是用一些舊稱的時候,請問有什麼問題發生呢﹖”

譚美德續稱,主辦單位臺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被遮蓋成“海聯會”,而中國大陸的中華海外聯誼會的簡稱也是“海聯會”,而中國大陸的海聯會是一個非營利社團的全國性組織,他認為兩者容易混淆,這樣的安排令人啼笑皆非。

譚美德說:“所以它(當局)連你(臺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的名(稱)都要改到跟大陸一樣的時候,其實讓你去展覽那種所謂”思賜”的味道很濃厚,第二那個名稱上根本就是‘強姦’了你,你要跟它一模一樣你才可以生存得到,否則的話它亦都可以隨時用各大的理由,在國安法底下令到你‘抓人封艇冚旗’(捲舖蓋)都可以,而這些學校基本上來了,它(們)來到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準備了(參展),它可以說不(刪除敏感字眼)嗎﹖結果就出現了一種很啼笑皆非的情況。”

 

憂自我審查影響香港學術自由

據統計,受2019年社運影響,2020至2021年香港學生到臺灣就學人數攀升,2021年創下3,110人的最高紀錄,隨著新冠疫情緩和以及港人移民臺灣熱度降低,香港學生到臺灣升學的人數去年開始減少,2022年大幅下跌接近1千人到2,149人。

譚美德認為,北京也未必會對一個臺灣高等教育展設下這麼嚴厲的字眼審查,可能是香港當局過份解讀,相關審查會影響學術自由,不利香港發展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

譚美德說:“在最新的QS(國際高等教育機構)排名,浸會大學的排名低於(廣東)中山大學,原因就是我們(香港)很多學外學者都走了,甚至乎不來了,即是你見到之前城大的(媒體與傳播系前副教授)小林哲郎,更加離譜的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突然之間就被中文大學即時解雇,你都見到沒什麼人願意來香港(任教)的情況之下,你(當局)還收到這麼緊,這些這麼正常又說鼓勵的民間交往你都不准的話,我就很難理解究竟香港特區政府在做些什麼。”

 

或令臺灣民眾對一國兩制更討厭

據臺灣陸委會上星期四(10月26日)公佈的今年第3次例行民調顯示,85.3%的受訪者不認同北京所提的一國兩制,89.6%的臺灣民眾支持政府持續做好自我防衛,捍衛臺灣主權及臺灣民主,維護台海和平現狀。

譚美德憂慮香港國安法下的自我審查及限制,可能令臺灣民眾對一國兩制更討厭甚至抗拒,不利台港以致兩岸關係的發展。

譚美德說:“你(香港當局)在給予它(臺灣高等院校)來展覽的時候,你做了很多侮辱性的關卡、那些(字眼)的設限,令到它們來的時候都要講俗一點是卑躬屈膝)地來展覽,這樣你說一般臺灣民眾看在眼裡有些什麼感受呢﹖一就是已經討厭你一國兩制,二就是更加討厭你的手段和施政,因為非常不光明磊落。”

 

學者指港澳一國兩制示範或成過去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表示,一國兩制對臺灣早已失去示範統一作用,這‘老調”已經不能重彈,對臺灣學者及新生代而言,更會感到忐忑及憂慮,不利台港兩地學術民間交流。

陳家洛說:“臺灣學者擔憂不來香港,或者他(們)覺得我來香港只能做一些‘受歡迎’的動作,唱好啊、講統一啊、講一國兩制如何做得好啊,臺灣應該積極考慮,這些它(當局)就應該沒問題了,無限量進入(香港)亦都給予一個大的平臺大家去講,但是如果他是中立的、疑中留情的,甚至乎是保持一個批判態度的,希望有交流的、講真話的,我相信他們要面對的風險,就算能不能入境這一個環節他都可能拿捏不到了。”

 

憂香港加速變成大灣區普通城市

陳家洛憂慮這次臺灣高等教育展出現的自我審查,反映香港的開放程度愈來愈收窄,加速變成一個大灣區的普通城市。

陳家洛說:“(自我審查的氣氛)慢慢累積下來的時候,我們(香港)的水準、修養、作風、做事方法、開放程度,就受到很大壓力要向某一個方向走,而那個方向就同我們口頭上所想像的,香港怎樣可以積極活潑、多元有為的一個文化大都市、國際大都市,變成一個大灣區裡面的其中一個城市,而這個城市的任務是要同大政策接軌,文化上、管理上,日日所發生的事(情)上,都要去擔驚受怕,左望右望、前瞻顧後,這樣就可以安身立命了。”

香港教育局回覆傳媒查詢表示,沒有參與香港臺灣高等教育展的籌辦工作,也沒有聯絡相關機構。香港政府發言人則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但必須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序言列明,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任何活動涉及臺灣相關事宜,必須根據《憲法》、《基本法》以及一個中國原則處理。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