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3日
近日,蘇格蘭民族黨(SNP)的斯圖爾特·麥克唐納(Stewart McDonald)議員在英國首相問答時間(PMQs)專門提出了對英國高等教育機構面臨的安全威脅的擔憂。他指出,一份由英國官員進行的審計結果顯示,中國共產黨(CCP)可能在通過各種手段參與並利用英國大學進行的研究項目,而英國政府對此卻未採取有效行動。
麥克唐納警告說,數百個與英國高校相關的項目存在被CCP利用的“高風險”。由於這一問題在首相問答時間雖被提出,但首相卻未能直接回應是否瞭解該審計報告後,麥克唐納向首相裡希·蘇納克(Rishi Sunak)發函,要求對此作出解釋。
他在信中表達了對政府處理中國威脅缺乏緊迫感的深切關切,並強調英國高等教育機構對中國資金的依賴,以及與中國涉及壓迫維吾爾人、間諜活動、核武器研究等敏感領域機構的聯繫,他認為是一種令人無法容忍的情況。麥克唐納要求首相確認其是否瞭解近期對大學研究專案的審計,並解釋為何未採取行動,同時採取跨政府部門和涉及權力下放行政機關的緊急行動,以應對這一國家安全問題。
對此,蘇納克回應說:“我們將繼續採取堅定和積極的態度處理與中國的關係,這是基於英國的國家利益和價值觀。”他提到,2023年通過的英國國家安全法案(National Security Act 2023)引入了保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新措施,包括通過該法案創建一個外國影響力登記制度,專門應對外國對英國的影響。
在回應美國之音的評論請求時,英國首相內閣的發言人稱,政府正審查如何支持學術界保護其研究安全,並將繼續加強對高等教育部門的海外幹擾保護措施。
“我們認識到對海外干涉我們大學的擔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正在審查如何支持我們的學術部門,以保證他們的研究安全。我們將繼續採取措施,大力加強英國的保護措施,防止海外干涉我們的高等教育部門,幫助保護智慧財產權和敏感研究,”政府發言人說。
對中國資金的倚賴
英國大學與中國的緊密聯繫在近年來一直受到關注,特別是在經濟和教育領域的合作。一些報告顯示,英國部分大學對中國的依賴達到了總收入的四分之一。然而,隨著在全球範圍內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擔憂加劇,這種合作關係引起了國家安全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擔憂。
英國上議院的利物浦的阿爾頓勳爵(Lord Alton of Liverpool)在回應美國之音查詢時強調了英國學術界與中國公司合作的道德考量和人權影響,建議英國政府採取更嚴格的措施,包括禁止與中國的某些研究合作,並關閉孔子學院等機構。
“最近的研究表明,英國大學多達三分之一的中國資金來自中國公司,包括軍事公司或被美國禁止的公司。鑒於中共繼續在香港、新疆和西藏犯下駭人聽聞的侵犯人權行為,和繼續進行跨國鎮壓,英國大學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不僅會因資金可能被用於侵犯人權而帶來經濟風險,還會帶來國家安全風險,”阿爾頓說。
英國英國智庫Civitas去年11月發表的研究揭示,英國大學接收的大量資金與中國軍工界緊密相關,引起了各界對國家安全的嚴重關切。
研究指出,在過去五年中,許多英國高等教育機構收到了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相關的資金,儘管英國政府已禁止華為參與本國5G網路建設,但這些大學還是從華為那裡接受了大量資金。Civitas的研究顯示,英國大學從中國收到的資金中,約有三分之一與解放軍直接相關,且有一部分來自於被美國制裁的公司。
特別地,研究發現,有三所英國大學的中國資金完全來自與解放軍有關的公司。此外,報告還發現孔子學院接收的資金中有40%來自與中國軍工界有關的公司。
英國政府發言人向美國之音表示:“我們將繼續與相關部門溝通,以確保應對國際合作中安全風險的建議和措施始終具有相關性和適度性。去年5月,我們擴大了與英國出口管制有關的軍事最終用途管制(MEUC)的範圍,同時將中國列入了軍事最終用途管制的國家名單。”
報告作者克拉克(Robert Clark)表示:“英國大學收到的中國資金有30%到33%,即是約三分之一,都是直接與解防軍有關的公司。”他還指出,接受這些資金是“十分短視及天真”的行為,因為其中一些研究具有軍事用途,而中國未來可能成為英國的威脅。
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塞利(Bob Seely)指出,英國政界對中國的理解存在很大的空白,認識到中國威脅的專家也不足。他強調,需要加強對中國的研究,並設立一套清晰的準則來管理孔子學院,確保學術自由不受侵犯。
跨國鎮壓
阿爾頓勳爵認為政府不僅要對高風險專案進行審計,來保護“在英國的香港、維吾爾族、藏族和中國持不同政見者的敏感性資料”,並且要禁止大學和被制裁的中國企業合作,並且對侵犯人權的領導人進行有效的制裁。
“在英國大學學習的學生受到中共特工的監視或壓力,學術界被中共特工和中共的金錢所滲透,這是不能容忍的,”阿爾頓勳爵告訴美國之音。
英國下議院和上議院教育與參與事務官員莉蒂亞·斯威夫特(Lydia Swift)近日就英國高等教育機構面臨的外部影響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斯威夫特強調,英國政府應當建立防護措施,保護年輕學者免受外部勢力的滲透,確保學術研究的客觀中立,並激發學生追尋個人興趣和創新思維的自由。
她指出:“當某些事物被特別指向某個方向時,英國政府應該做更多來保護教育系統免受外部來源的影響。我們是世界級的教育領先國家。為什麼我們不遵循自己的規則和建議,制定更嚴格的指導方針來加強我們國家的教育和研究?”
斯威夫特還強調了政治中立的重要性:“是的,我們應保持政治中立。我們不應鼓勵偏見。實際上,我們應該採取措施來消除任何外來的偏見。我們應該支持大學。主要問題之一是大學沒有政府的支持來對中國等其他國家發送的學生說不,這些學生帶來了大量資金。”
她呼籲政府應支持這些大學:“政府應該能夠支持這些大學說不,我們不會接受這些學生,我們將從其他地方獲得資金,研究其他主題,確保我們在教育系統中擁有權威,因為我們接受了太多外部資源,很難在我們與政府及教育部門的教育價值觀不完全一致時保持中立和無偏見。”
中國異見人士馬有為是英國約克大學社會公義與教育碩士畢業,他在求學期間被來自中國留學生網路霸淩,研究新疆問題的論文提議被校方勸阻,並且在中國的家人也兩次被警方傳喚,在畢業典禮上當他展示“光復香港”旗幟時,校方也將鏡頭轉開,避免直播拍到這個畫面。
馬有為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在英國的大學應該確保學生們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研究他們想研究的話題的自由,並且在他們行使了這些自由後不會受到他的同學的欺淩和來自中國的壓力。”
BBC前中文部總編輯張皓宇(Howard Zhang)分析,英國大學目前對中國的倚賴對未來英中關係的變化埋下隱患。
“目前英國有些大學三分之一的學生都是中國學生,如果未來英中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比如像俄烏衝突類似的事件發生,英國的學校如何解決一大部分國際生缺失的問題?按理說,我們在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目前顧及到錢的問題,話都不敢講了,這樣是否正確?”
中國政府對於所受到的“海外鎮壓”指控一直持否認態度,去年四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在記者會上稱“跨國鎮壓”是美方惡意炮製,是政治操作。中國大使館發言人在去年九月回復《金融時報》發表的一篇關於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和跨國鎮壓的文章時稱:“這篇文章對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牽強附會的指控和惡意誹謗...中國政府要求在英中國留學生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鼓勵他們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對於英國政府對於高等教育的審計,美國之音已向中國駐倫敦大使館發出評論請求,直至截稿時未得到回復。
觀察人士指出,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英國大學與中國的合作關係需要重新評估,以確保國家安全和智慧財產權得到充分保護,同時維持國際合作和人權承諾。政府、學術界和公眾需共同關注並採取行動,以應對這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