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設備被發現含有台積電晶片,美國會議員要求解釋

202410 24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為全球製造了諸多商品之後,現在又出現了新的趨勢。中國的影視創作者將一種在國內受到歡迎的短視頻劇集推廣到了國外,業內人士將此稱為“短劇出海”。

這些劇集通常改編自在中國已經頗受歡迎的題材,邀請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澳大利亞的演員來中國拍攝。為了精准把握當地觀眾的需求,目前不少劇本採用了國外流行的“狼人”、“吸血鬼”題材,並招募了當地的拍攝團隊和演員,實現了本土化拍攝。

多位短劇行業的從業者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短劇出海是新興領域,目前需要不同專業的人才,一片火熱。但是也有製片人表示,當前還是循規蹈矩,不敢有大的突破,它是速食文化下面的產物,本質是資本炒作的遊戲。資深媒體觀察人分析說,短劇其實是爽劇的一種,會讓人上癮,因為出來不久,對西方社會的影響仍需進一步觀察。

廣東的梁女士是中國短劇行業社區的創始人,據該行業社區網站的介紹,他們的社群由超過15000短劇行業從業者組成。

梁女士受訪時表示:“我們近日發佈了短劇出海報告,裡面有中國短劇出海的情況介紹。”

據這份由“短劇實習室”發表的《2024年短劇出海行業報告》披露:“2021年中國小程式短劇橫空出現。2022年,楓葉互動的ReelShort和安悅科技的FlexTV相繼在海外上線,標誌著中國短劇開始探索海外市場。”

報告還提到:“進入2024年,短劇出海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2022年8月-2024年6月,超過100款短劇應用在海外市場活躍,累計下載量達到1.48億次,內購收入高達2.52億美元。一些熱門短劇平臺在多個國家的應用商店中名列前茅,甚至有平臺一度超越TikTok 成為娛樂下載榜單的榜首。”

 

中國短劇出海的熱潮

出海短劇的加速發展,也給行業上下游的劇本、拍攝和譯配等領域帶來了更多機遇。

墨爾本的Leo Zou先生目前是一位短劇的製作人,他在受訪時表示:“做電影、電視這一塊十多年了,去年開始做的短劇。今年的話已經做了5個。短劇出海是一個趨勢,我們只是說這段時間有很多平臺找到我們,那我們就開始做唄。”

高產的短劇也間接催生了對劇本的大量需求。在中國的招聘網站和社交軟體上,招聘短劇編劇崗位和收短劇劇本的廣告經常可見。

在一家短劇平臺做劇本編輯的Lisa 女士告訴美國之音:“平臺中英文劇本都收。報酬2萬-10萬人民幣。有男頻和女頻之分,一般女頻題材的甜寵、虐戀會更受歡迎。劇情需要強情緒、強衝突、強期待,符合海外本土文化。”

短劇劇本的這股熱潮也飄向了翻譯領域,一位在廣東上市公司任職的翻譯員也兼職做起了短視頻字幕翻譯。她在受訪時表示:“我做的是國內短劇出海,將中文字幕翻譯成英文。”

談及做字幕翻譯的優勢,她表示:“有海外生活背景更好吧,我沒有海外背景,但是我美劇看的比較多,加上翻譯過很多網文。”

據《2024年短劇出海行業報告》披露,“短劇出海有本土劇和譯製劇之分。本土劇以其較高的文化契合度在海外本土市場引發強烈的共鳴。譯製劇成本低,供應充足。國內短劇每月產能約1000部,國內短劇產出後即可進行翻譯、配音,上架海外市場。”

製片人Leo Zou先生表示:“我們還是實拍,不會去做AI換臉的那種,太low了。不用仔細看,你就掃一眼就知道是假的,嘴形都不太對,肢體動作很僵硬。”

 

短劇出海克服水土不服

中國短劇出海從最初的譯配國內作品,到邀請受眾地區的演員出演,再到如今在國外組建團隊實現在地化拍攝,一步步都是為了佔領海外市場,克服短劇出海的水土不服,更進一步貼近受眾的需求。

LeoZou先生表示:“劇本主要是國內來這邊做當地語系化,當地語系化包括翻譯和重構的過程,國內的劇本過來要重新在這裡做個打磨。做本地同時需要把很多劇情改掉,劇情不合邏輯,或者是很多時候他們沒有那種觀念,題材寫的時候是沒有禁忌的。”

他舉例說:“比如,把女生推開這一個動作,怎麼推開是很有技巧的。你在海外,如果很野蠻的話,很多演員是不願意做的。國內短劇常用的橋段,扇巴掌,如果女生扇男生,可能還可以說得過去。如果沖過來一個男生直接打女的,在海外就不太行,國內的編劇可能理解不到。”

Leo Zou還以笑話舉例說明劇本上的文化差異,他說:“俄羅斯人講個笑話,美國人是不會笑的,中國人寫個劇本他覺得哈哈大笑,但是拿過來之後我們沒法翻譯。翻譯過程也挺好玩的,你如果單是逐字逐句那麼會特別文縐縐,就是感覺你這個人為什麼這麼說話呢。如果把劇本丟給演員,他們就會覺得這話不應該這麼說。”

Leo Zou坦言自己作為製片人,主要工作是組織拍攝團隊和演員,要出去把這些團隊的人統合起來,因為有的時候,這個人跟那個人是不對付的。

“必須要當地演員,只認當地演員。演員也不一定是明星,我們有合作的經紀公司,他們會給我們推薦。薪資每個人不太一樣,主要看經驗,不同級別不一樣,有些是網紅,”他補充說。

記者聯繫了多位澳大利亞本地的短劇演員和經紀公司,但截稿前沒有收到回復。

Leo Zou分享說:“我們拍攝的第一部短劇就火了,很多平臺都是拿它做樣例。我們的片子大概在兩周時間拍完,每集1到2分鐘,總共時長120左右。”

北京一家短劇公司的英文短劇版權商務經理王先生受訪時表示:“我們的劇主要在澳洲、美國洛杉磯和加拿大完成拍攝,單部劇成本在15萬美元以上。所有劇集由我司獨立投資製作拍攝,不存在版權問題,相關版權檔都可以提供。這些劇都是北美、澳洲本地的演員拍攝的,適合英文母語的國家,也適合像東南亞、中東、歐洲這些地區,他們對英語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

 

短劇出海的目標受眾群

據國海證券發佈的《中國短劇出海深度報告》披露,現階段海外短劇與網文用戶重合度較高,以25-45歲的女性為主。

Leo 先生透露:“從每個平臺回饋來的資料看,受眾其實從20歲到50歲的年齡都有。它並不是像以前一樣有一個固定的人群,就是大媽看。現在題材也廣,拍的也多,每個劇的受眾不一樣,平臺也多。包括有收入的階層也在上漲,稍微有錢的人能看得起這個東西,如果特別窮的話,也看不了這個東西。”

另據《2024中國短劇出海行業報告》,除目前市場占比第一的美國,日本、韓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或許也是未來的短劇出海沃土。

澳大利亞作為中國短劇出海的拍攝地和受眾國之一也受到關注。在墨爾本讀大學商科的Raphaele女士受訪時表示:“我不知道現在流行的短劇,平時有用Netflix。”

但她在看過一集短劇之後說:“還是挺吸引人,我有點願意去看這樣的電影。但是如果需要充值看的話,我會考慮,因為我已經有Netflix付費號,我不希望有兩個付費的。”

另一位資深的媒體從業人員Ian說:“我知道現在流行的short Drama, 但是我平時不看。下班後回到家,我會看一些電視節目。”

他分享說:“我做美食節目30多年了,以前在電視臺全職工作。現在是自由職業者,有需要我,就去做,沒有需要我可以做自己的事,享受生活。我的工作生活很規律,我知道現在一些年輕人沉迷於short drama,有人追劇到淩晨2點,然後睡3小時,第二天還要上班,你知道這樣對他們身體也有害。”

但是也有很多人難以抵擋短劇的吸引力,有沉迷其中的趨勢。Reel short推出的一款火爆劇《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僅在YouTube上的其中一集播放量就超過2000萬。

一位自稱@starksce1的觀眾在視頻下面幽默地留言說:“我要看全集,上傳的每一集都看過了。我已經73歲了,我的時間不多。拜託了!!!”

製片人Leo說:“我覺得短劇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我常常跟大家說,它就像速食麵,其實就是一個速食文化下面的產物,有人就喜歡吃速食麵,它方便,我就是沒時間,那我又要吃飯,所以用速食麵墊一下,你說多有營養,那也說不上,它就是速食,它有它特定的人群消費這個東西。”

 

短劇出海恐延續中國式審查

短劇在中國風行一時後,很快面臨來自官方層面的監管。近年來,中共嚴管意識形態,嚴格審查影視娛樂作品的價值觀導向問題,影視創作的自由空間進一步萎縮,短劇行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整治。

去年11月底,中國廣電總局表示將再次開展網路微短劇整治,建立“黑名單”機制。廣電總局總結成果:“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線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內容的微短劇25300多部、計1365004集,下架含有違規內容的“小程式”2420個,形成了震懾效應,有力遏制了網路微短劇野蠻生長的態勢。”

2024年8月30日,在中國廣播電視總局網路視聽司指導舉辦的“全國微短劇高品質發展研討會”上,司長馮勝勇提到:“要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傳播不良價值觀的微短劇次品,堅決遏制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中國官方對微短劇行業的監管和審查,也促成了短劇劇本創作的自我審查。多家徵集劇本的平臺要求“有正確價值觀,不能涉及敏感內容”。一張Flex TV 2024徵稿須知裡明確提到“抨擊國家政府的題材拒收”。

製片人Leo表示:“目前短劇市場的一個問題是,大家沒有往前沖,還是處於一個保守的狀態,因為都在試,步子不可能邁很大。我覺得平臺可能還是在規避風險的階段,他覺得現在大家都愛看狼人、愛情,那我們就多拍些,不會出錯嘛,你要是冒險的話,結果可能是不好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一定是好的,大家都想將試錯的成本降低,讓別人去犯錯。”

 

短劇出海後的機遇和隱憂

中國短劇出海熱不僅帶動了影視劇上下游產業鏈,還為一些周邊領域帶了商業機會,也同時帶來了諸多隱憂。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影視螢幕部門負責國際專案落地和支援的主管Joe受訪時表示:“目前州級別沒有資助短劇,聯邦級別會資助。我負責大預算的國際電影和電視專案工作。如果你在公共場所拍攝,那麼你需要獲得市政廳的批准。如果在私人場所拍攝,那麼你需要與私人業主達成協議。”

Joe指出:“政府的每一筆資金都有要求。這取決於你用這筆錢做什麼。我們支援本地電影製作人,也為大型國際項目提供資助。通常國際項目會花很多錢,他們會用這些錢在當地支付場地費、購買旅行、食物,為當地經濟帶來好處。”

短劇出海的風行也催生出了相關領域的培訓生意,有些引發了人們的擔憂。一位網名“不要信任網友,都是騙子”在一則發佈招聘短劇編輯的廣告下面提醒大家:“目前很多兼職、工作和課程都被精心包裝,實則是詐騙。很難找到真正的線上工作。”

記者在調查短劇過程中,被多位做短劇出海推廣的人邀請參加他們的直播課程。在一場直播中,一位江姓主講人表示:“推廣短劇出海的變現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充值抖幣賺錢,二通過直播送禮物賺錢,三是通過播放量賺錢。”

該主講人還不斷強調:“做短劇推廣非常簡單,我們開發了軟體可以一鍵將國內的短劇翻譯成任意外語音訊和字幕的視頻,坐在家裡月入3到4萬輕輕鬆松。”

製片人Leo表示:“我覺得短劇整個行業還是欣欣向榮的狀態,它整體的話現在是往上走,大家開始爭先恐後地加入這個行業。這種劇跟以前電影還不太一樣,電影是大製作,這個是小製作,週期短,節奏快,歸根結底是一個資本的遊戲。”

澳大利亞一位資深的媒體觀察人士周先生受訪表示:“這種短劇大量製作很便宜,他們不講究創意,故事千篇一律。它主要是市場導向,其實就是爽劇,你看這個劇不是因為對它故事和表演感興趣,僅僅是感覺良好。”

周先生表示:“有人研究過它對人的性格有影響。一般通過標題黨,人性的歪曲來讓你有爽的感覺。它建構了一種壓迫的感覺,讓你想要反抗,其實蠻有精神暴力的。你看爽劇動不動下跪,下跪是什麼意思,屈服我,服從我,向我投降,就是人要征服其他人的,而且靠的是金錢、權力、運氣。不講道理,沒有邏輯。”

周先生指出:“這些短劇出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知道效果。網路遊戲最初出來,有些人覺得浪費時間,但是它也有好的地方,感覺不錯,但是有些人覺得網路遊戲可以鍛煉人的敏捷和邏輯,但是社會覺得網路遊戲有暴力傾向,就監管,暴力的要分類。”

“西方社會看見問題就調整,對待爽劇基本上也是一樣的態度,因為爽劇不是電影嘛,所以沒有分類也沒有監管。但是我感覺西方社會會從這樣的方向去解決問題。西方社會比較慢的是,我們今天心理學的專家知道問題,專家要研究以後,才有說服力,所以一定要到這個問題出來後,大家才會研究,才會有結果。爽劇出來才只是三年時間,還沒有到什麼長期壞的影響出來,我估計未來3到5年以後就不一樣,大家會監管。” 周補充說。

周先生還舉例:“就像電子煙,大家開始覺得沒問題,本來是為瞭解決吸煙的問題,作為吸煙的替代品,慢慢減少,但是電子煙變得越來越流行,就變成問題。以前電子煙是推廣用的,現在要禁止用了。西方社會一定要按evidence based (根據證據)來。”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