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
最新調查顯示,美國全球科技主導地位持續回落,中國科技研發投入去年可能超過美國。
隸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國家科學與工程統計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tistics),1月15日向國會提交得出上述結論的報告。
報告指出,美國經濟一直與科技緊密結合。美國2000年後每年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入都增加大約4%,到2017年已經達到5480億美元,居全球第一。但全球的研發投入在這17年中迅速增加,其中32%的增長來自中國,導致全球科技研發投入目前已經超過2萬億美元,而美國佔據的份額持續下滑。
美國國家科學理事會科學政策委員會主席菲力浦斯(Julia Phillips)15日對媒體說,中國目前可能是世界最大的研發國家。她說:“在2019年的某個時刻,中國的總體(研發)支出可能已經超越美國”。
菲力浦斯解釋說,世界上有兩種科技研發。一種叫“基礎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包括理論和應用研究,可以產生新的知識;另一種叫“實驗研發”,可以產生改進材料或設備等新事物,但不是新知識。美國2017年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政府投入是760億美元,商業投入850億美元,遠超世界其他國家;中國等國家卻在實驗研發領域增加投入。這也是雙方科技研發最顯著的區別。
科研的海外構成
國家科學與工程統計中心的報告同時顯示,美國科學與工程就業的增長速度超過總體就業,但很多技術工人都在海外出生,同類博士學位擁有者,有五分之三出生在其他國家。美國2016年有大約80萬人拿到理工科學士學位,很多都是留學生。以2017年為例,美國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有三分之一被持臨時入境簽證的人獲得,其中很多人拿到學位後留在美國,為美國的科研做出貢獻。但外國學生的第一年的錄取率,現在已經比2016年有所回落,美國的反移民聲浪可能是主因。菲力浦斯就此指出:“美國的科學與工程企業應該反映出我們總人口的種族、族裔和性別的構成”,“很明顯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這份報告反映的趨勢,美國國家科學理事會主席索瓦恩(Diane Souvaine)15日對媒體表示:“無可否認的是,美國科學與工程企業面臨逆風”。她說:“59年前,甘迺迪總統把美國送上前往月球的道路”,“我們今天再次面臨挑戰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