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7 月 14 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天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糧食系統對經濟活動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提供了我們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量。但是,宏觀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並不關注糧食系統,他們認為,如今高度機械化、補貼化和集中化的全球農業食品工業能夠提供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食品。但在2020年,短短幾個月內,2019冠狀病毒病導致地球的一半處於關閉狀態。恐慌性購買,空蕩蕩的食品雜貨店貨架和食品銀行門口的長隊突然提醒我們,糧食系統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重要,同時食品系統又變得多麼不平衡。
文章指出,新冠大流行引起的食物爭搶不僅反映了緊急情況下的人類行為,這些證據也表明,高度集中並在即時供應基礎上運作的全球食品供應鏈在遭受衝擊時很容易動搖。例如,在許多國家,由於工人被封鎖在邊界或生病,收穫或食物包裝無法進行。在其他地方,由於餐館和酒吧關門,庫存積壓,大量的食物被浪費。在發展中國家,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和世界糧食計畫署預測,除非採取行動,否則一場“饑餓大流行”和饑餓人口倍增帶來的影響可能很快使新冠大流行“遜色一籌”。
糧食系統的不健康狀態
長期以來,全球糧食系統上的裂縫就已顯而易見。根據最新的《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報告,2018年已經有8.2億人每天餓著肚子上床睡覺,三分之一的人缺乏必需的營養素。同時,由於飲食不平衡,有6億人肥胖,20億人超重,容易罹患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這些損害免疫健康的疾病。如今,全世界免疫力低下和營養不良的人正不成比例地蒙受2019冠狀病毒病的致死性後果。在所有這些情況下,人員的生命和死亡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包括收入損失和公共債務飆升。
糧食系統的局限性不只是簡單地不能很好地養活世界人口的問題。在現今的糧食系統中,過度使用化學藥品,單作作物種植系統普遍,陸上和海上的集約化動物農場對自然資源的降級速度超過了大自然更新的速度,並造成了全部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四分之一,其中牲畜飼養的排放約占一半。
根據包括糧農組織在內進行的科學研究,工業化的動物農場在密閉空間飼養大量動物,繁殖出致命病毒,例如2009年的豬流感,並由於過度使用抗生素而導致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的傳播。
同時,通過耕種和狩獵對原始棲息地的不受控制的干擾使非典、愛滋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致命的病原體得以“跳躍”,從而感染了人類。
經濟重設
基金組織的文章指出,新冠危機後的經濟重建提供了獨特的機會,可以改變全球糧食體系,使其對未來的衝擊具有抗禦能力,從而確保所有人的健康營養和環境的可持續狀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聯合國糧農組織、環境規劃署、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和世界糧食計畫署等機構共同提出了糧食系統應當進行的四大轉變:
•具有抗禦力的糧食供應鏈。高效的糧食供應鏈對於降低糧食不安全、營養不良、糧食價格波動的風險至關重要,並且可以同時創造就業機會。
•健康飲食。遏制較富裕國家中動物食品和高度加工食品的過度消費,並在較貧窮國家中改善人們獲得良好營養的途徑。將農業補貼重新定位于健康食品,對不健康食品徵稅。
•再生農業。從目前不可持續的農業轉變為與強大的地方和區域糧食系統密切關聯的可持續和可再生土地和海洋農業,從而治癒我們的土壤、空氣和水,並提高經濟適應力和當地就業機會。
•保護。在較富裕的國家中,繁殖較少的動物以適應向更多植物飲食的轉變,這是挽救原始生態系統的關鍵。同時,保護地球動植物和根除野生動物貿易的大膽措施,對恢復生物多樣性,促進碳固存和降低未來的疾病大流行風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