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發組織報告:貿易戰和保護主義威脅著全球航運

 

 2018年10月3日 

 

 經濟發展 

 

 貿易聯合國發展狀語從句:組織今天發布的一份報告擴展表示,過去五年來海上貿易強勁,但針鋒相對的“關稅戰”和航運公司的重組可能會破壞航運作為全球商業關鍵角色的作用。 

貿發組織的“2018年海運回顧”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海運貿易“健康”增長了4%。 

貿易組織秘書長基圖伊(Mukhisa Kituyi)表示:“雖然海運貿易的前景是積極的,但受到了貿易戰爆發和內向型政策的影響。不斷升級的保護主義和針鋒相對的關稅戰可能會破壞支撐海運需求的全球貿易體系“。 

根據報告,去年全球航運業運輸了107億噸貨物,近一半是幹散貨,其中包括運往中國的鐵礦石,而中國被稱為近期全球航運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報告預計,這一積極趨勢將以3.8%的速度繼續增長,直至2023年,2005年高於年至2017年年間平均3.5%的水平;而且航運很可能是以幹散貨商品的運輸為主,油輪運輸繼續下降。運輸石油和其他液體的油輪的總體運輸量比例從1970年的50%以上下降到2017年的不到33%。 

 

貿發組織指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給這種積極前景罩上了一層“陰影”,同時加拿大,墨西哥,美國和歐盟之間商業關係的不確定性也在較小程度上帶來影響。 

報告指出:“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可能會導致貿易戰,這可能會破壞經濟復甦,重塑全球海上貿易格局並抑制前景。” 

導致不確定性的其他因素包括全球能源轉型,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原油出貨量放緩。這在一定程度上被2017年年液化天然氣出貨量接近兩位數的增長所抵消。受亞洲需求增長的驅動,去年液化天然氣出貨量接近3億噸。 

 

報告發現,發展中國家繼續佔航運進口和出口量的大多數,總體來說,去年發展中國家繼續佔航運貿易總額的60%左右。同時,發展中國家也提供了航運業的大多數工人。 

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的航運進出口量均在下降,各佔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海運貿易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是大航運公司的重組,這些公司的兼併和收購“有增無減”。 

根據報告,截至今年6月,世界前十大航運公司佔所有海運貿易的70%以上,而世界的三條主要東西向集裝箱航線僅由三個聯盟控制了93%的運力。 

報告指出,“不斷增長的整合可以增強這些公司的市場力量,但可能導致供應和服務質量下降,以及價格上漲。”其中的一些負面結果可能已經顯現,一些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家和結構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的運營商數量已有所減少。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