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台灣欲與歐盟打造更強健“民主保護傘”並洽簽“經濟夥伴協定”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11月18日

台灣總統賴清德星期一(11月18日)表示,台灣希望與歐盟一起打造更強健的“民主保護傘”,構建更安全、更有韌性的“民主供應鏈”,並推動與歐盟洽簽一項“經濟夥伴協定」(EPA)。

賴清德是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出席「2024年投資歐盟論壇」開幕式致詞時作上述表示的。

「台灣與歐盟共享民主自由的價值,也是彼此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賴清德在論壇開幕式上用英文致詞時指出。

「當前,面對威權主義擴張的威脅,台灣與歐盟除了要一起打造更強健的『民主保護傘',更要共同建構更安全、更有韌性的』民主供應鏈',」賴清德在台灣總統府公佈的演說稿中表示。

台灣為了抵禦來自北京越來越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一直努力擴大與歐盟的政治、外交和經貿關係。

路透社在報告中指出,台灣近年來也一直推動並呼籲與歐盟簽署一項投資與貿易協定,而此舉對台灣而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因為台灣可以藉此突破北京在國際上對台灣的外交封鎖和孤立。

同時,歐盟成員國雖然與台灣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許多成員國都希望與台灣加強經貿合作。歐盟不僅將台灣視為「理念相同」的合作夥伴,更是依據歐洲芯片法,鼓勵引領全球的台灣半導體芯片廠商加大在歐洲投資設廠,以便在尖端芯片採購方面降低對亞洲的依賴。

「展望未來,台灣希望以創新方式,推動與歐盟洽簽'經濟夥伴協定',為深化雙邊互惠關係,奠定制度化基礎,」賴清德說。

賴清德指出,台灣去年在歐盟新增了22個投資項目,總投資額超過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暴增750%。

「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歐洲企業,選擇投資台灣,共同發揮台歐產業的優勢,」賴清德指出。

賴清德還表示,台灣與歐盟簽署“經濟夥伴協定”,雙方可以在半導體、人工智能、數字、環境、綠色能源等領域展開合作,“不僅能夠加強雙邊的經濟韌性和安全,更能確保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運作」。

路透社指出,世界半導體晶片巨頭台積電(TSMC)今年八月在德國動工興建一家規模超大的晶片工廠,該廠建成投產後將成為歐洲企業和車企的重要尖端芯片供應商。

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副司長瑪麗亞‧馬丁-普萊特(Maria Martin-Prat)透過錄影向論壇發表賀詞。她在影片演說中沒有提及歐台之間洽簽「經濟夥伴協定」一事,但是讚揚歐台之間越來越密切的雙邊關係。

「台灣擁有充滿活力的民主和開放的經濟,也是我們提升經濟安全的一個可信賴的伙伴,」路透社引述馬丁-普萊特的話說。

路透社指出,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並不多,但去年曾與英國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定」(ETP)。

台灣與中國大陸一樣,也提出了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