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對中國依賴已成韓國晶片業生存之道

202147

 

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洶湧,小小晶片事關國家安全,已成為美中競爭的前線。為確保晶片穩定供給、牽制中國,美國重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步伐日益加快。

與此同時,中國則尋求突破美國鎖喉措施,實現晶片自力更生。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重要角色之一的韓國處境日漸困難,尤其是其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將造成多重意義上的風險。為此,從企業到政府,韓國正在尋求更為均衡的佈局,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白宮將就晶片問題召開會議,三星或被要求選邊站?

最近美國在重組晶片供應鏈上動作連連。繼上周在美日韓國安顧問三邊會談上討論晶片供給問題後,又有消息傳出下周白宮將就這個問題邀請有關行業企業代表舉行會議。據彭博社援引知情官員的話報導,國安顧問沙利文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萊恩∙迪斯將於12日與企業代表討論晶片供給短缺造成的影響和未來對策,受邀出席的包括韓國三星電子和台積電等行業巨頭。這名官員還表示,白宮正就該問題與國會和盟友進行接觸。

由於美國正對半導體等行業供應鏈進行百日評估,最近發佈的2萬億美元基建計畫又強調重金投資半導體產業,結合這些情況,韓國業界認為此次會議不會只停留在摸索當下短缺情況的解決方案上,還將著眼於中長期加強美國國內半導體製造業基礎的目標,尋求企業的配合與支援,具體措施可能包括要求增設工廠等。三星電子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已擁有一家代工廠,且還將投資170億美元進行增建,目前正與得州就優惠條件進行談判。

 

更引人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三星會否在此次會議上被要求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儘管三星至今為止未發表任何立場,但是據《今日財經》(Money Today)等韓國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導,上週末三星專門召開會議探討了白宮的邀請。美國和中國同為三星重要的市場和生產基地。去年三星電子對美、對華的半導體銷售額分別約為51.9萬億韓元、49.3萬億韓元,可謂旗鼓相當;除了上述美國工廠,三星電子在中國西安和蘇州擁有一家半導體生產工廠和一家封裝工廠,耗資150億美元的西安第二工廠也正在建設之中。

韓國政策性研究機構產業研究院研究委員文鐘喆向美國之音指出,“從三星的立場上來說,實際上是會頗感為難的”,“不過重要的是,如果沒有(美國)智慧財產權的支持,三星是無法繼續營業的,因此不可能完全忽視美國的要求”。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專務董事安基鉉也表示,“韓國半導體行業是依靠美國的源頭技術發展起來的,這一點至今沒有變化”。

 

韓半導體對華依賴度高,美中競爭下風險日漸上升

無論是出口還是生產,韓國半導體整體行業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比起三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佈的資料顯示,去年韓國對華(包括香港)半導體出口額為606.5億美元,接近對美出口額的8倍。韓國另一大半導體製造商SK海力士的快閃記憶體生產基地設在中國無錫,該公司還收購了英特爾主要位於大連的快閃記憶體業務,並加快將韓國國內的一家代工廠搬遷至無錫。

針對這種情況,產業研究院在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提出了兩點警告。報告指出,韓國半導體過度偏重中國的出口結構和韓中兩國錯綜複雜的材料、零組件和設備產業結構,首先有可能使韓國的產業生態系統在美國完成半導體供應鏈評估、並對中國實行進一步制裁的情況下蒙受巨大打擊;其次若美中晶片戰升級,中國單方面停止基礎材料的供給,韓國的產業供應鏈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因此韓國“尤其需要對與中國有關聯的半導體產業結構進行縝密分析”。

 

韓國政府顯然也認識到了這種風險。與美日韓國安顧問三邊會談幾乎同時舉行的中韓外長會晤討論了兩國經濟合作,不過兩國會後發佈的會議成果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中國外交部明確提到,中方願同韓方重點加強5G、大資料、人工智慧、積體電路(半導體)等領域的合作,而韓國外交部卻只泛泛提及兩國商定儘快簽署韓中經濟合作共同計畫,並未具體指出除文化產業外的其他領域。

對此,倫敦國王學院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雷蒙∙帕切科∙帕爾多分析指出,文在寅政府一直堅持不應將任何國家排除在合作計畫之外,中國有可能將之解讀為韓國願意和中國在半導體、5G等高科技領域合作,“但是首爾在這些領域優先考慮的合作夥伴顯然是美國、歐洲和其他夥伴如澳大利亞、日本等”。

 

中國推動半導體崛起,對韓國構成威脅

即便不考慮美中競爭的影響,隨著中國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韓國恐怕也很難繼續將中國只看作巨大的市場和生產基地。為了繞開美國的技術封鎖,中國倚靠雄厚資本持續在全球以收購企業的方式獲取半導體先進技術。2019年全球規模最大的10筆半導體並購中,中國企業就占到了3起,並購物件雖並不掌握涉及國家安全的核心技術,但均為在半導體細分領域排名領先的歐美企業。去年,日本一家IDM半導體企業也被中國企業收入囊中,IDM是指集設計研發、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流程於一體的垂直整合模式,英特爾、三星等全球巨頭均為IDM企業。這個模式已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大勢所趨。

中國的舉動對韓國產業同樣構成威脅。中國對韓國企業的收購主要集中在晶片設計領域,該領域是中國的薄弱環節,也是導致中國大型晶片專案屢屢失敗、大批企業倒閉的主要原因之一。據韓國媒體統計,從2015年至今,韓國已有5家晶片設計公司被中國資本收購或控股。最近一筆交易在上月底,被收購的美格納是全球OLED面板驅動晶片市場的第二大廠商,僅次於三星電子。此類收購雖然無法提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總體實力,但卻能夠推動中國企業在一些細分領域取得迅速發展並佔據內需市場。例如,韓國驅動晶片企業的對華出口就已經因中國本土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影響。

 

文鐘喆表示,來自中國的競爭確實是韓國非常擔憂的一個部分,在目前全球半導體供給短缺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企業只要生產就能被市場消化,對於各國半導體企業來說是一個機會。“從韓國的立場上來說,現在是站在領先位置的,如果借此機會中國的競爭力得到了提升,那麼在半導體供需不均衡問題得到緩解後,就不得不在已發生變化的市場裡競爭,而屆時三星等韓企很有可能無法像以前那樣採取‘懦夫博弈(chicken game)’的策略”,“一旦不能繼續領先,極有可能引發危機”。

 

韓國尋求降低對華依賴度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降低對華依賴度已成為韓國半導體行業必然的選擇。從企業到政府,韓國已有行動。SK海力士上月底在股東大會上表示,該公司正探討在美國和歐洲建立研發中心的方案。儘管具體細節尚未披露,但這是SK海力士時隔9年再次推進在歐美新建研發據點,業界普遍認為,此舉是為了應對今後晶片製造業部分轉移至歐美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近日正式批准了位於京畿道的全球最大規模半導體產業集群項目,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動工。該項目旨在打造半導體及相關行業的研發、製造基地,推動半導體基本材料、零組件和設備的國產化,吸引外企落戶、韓企回流。

 

帕爾多指出,雖然中國是韓國半導體的最大市場,但是韓國出於對技術優勢的考慮,將對與中國的深度合作保持謹慎態度。尤其是“韓國已經從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遏制措施中受益,未來還將繼續受益(中略)三星和SK海力士的營收會持續上升,還將在投資時獲得優惠條件,這意味著他們將繼續領先競爭對手”。

文鐘喆也認為,由於中國推進半導體自立,內需市場將被中國本土企業所填補,總而言之對韓國企業來說,“最終還是會形成中國市場占比下滑的效果”。

“未來韓國將在美國制裁措施允許的範圍內向中國銷售晶片”,兩國在這一領域的關係將只是“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關係”,帕爾多預測。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