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邊關係緊張導致在華美國學生人數銳減

20231220

 

幾十年來,來自中美兩國的學生一直在兩國之間穿梭,在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人文關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來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正在對這一傳統構成嚴重威脅。

上周,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六、七年前”在中國有15000名美國學生,但這一數字在2022年下降到了350人。雖然美國學生人數在2023年反彈至700人,但伯恩斯表示,這個數字並不能代表華盛頓的利益。

對於一些在中國學習的美國學生來說,這一決定源於他們希望豐富對中國的瞭解並進一步加強他們的中文技能。

“我學中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想如果我不去中國,我可能會失去我的語言技能,”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Hopkins-Nanjing Center)的學生布洛克·馬倫(Brock Mullen)在電話中告訴美國之音。

隨著美國國內對中國的政治態度變得更加消極,一些學生希望他們在中國的經歷可以幫助扭轉目前的趨勢。

霍普金斯大學南京中心(Hopkins Nanjing Center)學生薩姆·特裡紮(Sam Trizza)在接受美國之音視頻採訪時說:“在美國,政治中兩派都有一種趨勢,即人們只想閱讀關於中國的東西,但很少有人願意來這裡研究中國,”他補充說,他希望通過在中國的學習,發現美國對華政策格局中應該提出的細微差別。

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和中國學生之間的交流因COVID-19大流行,以及美國人對身處中國的安全擔憂日益加劇而中斷。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個月在三藩市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晤時表示,北京準備在未來五年內歡迎5萬名美國學生去中國交流或學習,表示希望改善中美之間的人文關係。

 

美國學生對留學中國仍猶豫不決

雖然一些美國官員也表達了重啟學生交流的願望,但一些學生表示,他們的學習專案在招收美國學生赴華留學方面面臨困難。

“(我們這個專案的目標)是每年招收大約100到150名美國學生,但我們這裡(在南京)只有大約30名美國學生,”霍普金斯大學南京中心的馬倫說。

據他介紹,導致美國學生對留學中國猶豫不決的一個因素是中國監控制度的影響,或者對可能被中國當局任意拘留的擔憂。

他說:“(一些美國學生)可能對來中國感到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受到監視,或者聽到有人被任意投入監獄或面臨出境禁令的故事。”

一些在華的美國學生說,在中國學習的一個重要價值是,可以更透徹地瞭解中國人對事物的看法和中國的動態。

“在中國,我能從中國政府聲明以外的其他來源更好地瞭解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一名在中國的美國學生說。出於安全考慮,他要求匿名。

“與從中國外面閱讀中國相比,你可以與中國人進行更坦誠的對話。從外面閱讀瞭解中國,對中國是一種被動的瞭解,而在中國可以讓你對中國人民的政治,以及他們對中國和中國以外的事情的瞭解有更微妙的理解,”這名學生補充道。

 

消除美國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由於目前尚不清楚在中國學習的美國學生人數能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一些學者擔心,有助於加強美國對中國專業知識的重要因素,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

西頓霍爾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法學教授瑪姬·路易士(Maggie Lewis)說:“今天,我們有很多資訊可以從遠處獲得,但我最想念的是定期去中國時最想念的事情,比如會議上的茶歇,因為那是你可以創造一個親密的空間來進行對話的時候,而不是在既定的議程上。 她補充說,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個人互動來瞭解細微差別。

在她看來,如果這樣的互動變得不那麼頻繁,可能會對華盛頓管理與北京關係的努力產生負面影響。

路易士說:“如果我們要在可預見的未來成功駕馭中美之間極具挑戰性的關係,我們需要多方面的投入。”

由於美國對中國方面的專業知識需求量很大,霍普金斯大學南京中心的特裡紮表示,他相信自己在中國的經驗將使他成為“更好的候選人,為美國的公共或私營部門做出更多貢獻”。

“在美中關係處於歷史最低點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國際關係海洋中的一粒沙子,但我知道有一天我們學生將成為掀起波瀾的人,”他說。“我想參與其中。”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