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辦科創舉步為艱,政府錯判形勢難吸引外資

2024116

 

“缺乏科創人才對於香港而言是很大的問題,近年的移民潮或許是其中一個原因。不過早在十多年前,業界和科創局便一直嚷著總是請不到足夠人才了,”對於從事時裝及奢侈品行業相關的科創公司工作的黃浩華來說,雖然香港政府高調表示,希望將香港建立為國際科創中心,然而長年累月的人才不足問題,已經是很大的阻礙。

新年伊始,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電臺訪問中表示,目前約有40家科創企業已經或即將落戶香港,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孫東承認距離引進100家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甚至有企業落戶香港時遇到困難,比如是一家希望在香港建立第三代半導體晶圓廠的企業,在過去兩個月發現通過招標程式取得香港土地十分不易,人才不足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早在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香港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就提出,為了全速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希望在五年內吸引不少於100傢俱潛力或代表性的科創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包括至少20家龍頭科創企業。可是到了一年多後的今天,香港政府招攬外國科創公司到香港發展的情況並不理想。

有中國資金背景的紅杉中國旗下公益組織“科創香港基金會”,在2022年9月起進行為期一年的香港科創人才研究,該組織公佈的《香港科創人才指數2023》指出,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從2014年的35,500人增至2021年的46,730人,增幅達32%。香港的初創企業數目也從2018年的2,625家,增至2022年的3,985家,成立不到10年卻估僅超過10億美元的非上市公司“獨角獸企業”,從2017年一家也沒有,增至2022年的12家。

 

短視形成科創人才缺乏

不過在這些風光數字背後,香港缺乏足夠科創人才是業界多年來的共識。本人也是香港互聯網協會開放資料小組召集人的黃浩華,分析指這是各方面累積下來的問題。他告訴美國之音:“過去多年以來,香港的經濟支柱是律師、金融等服務行業,而並非科技行業,先天上已造成缺乏頂尖人才投身科技行業。而且香港科創行業的文化是‘邊學邊做’,根本沒有足夠機遇讓人才好好學習,企業文化又會否大刀闊斧投放資源在創新科技專案也是一大疑問。加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無論是大學還是企業培訓都追不上科技變化,形成市場上難以填補人才空缺。”

黃浩華也坦言,香港在科創發展步伐不及鄰近地區,就算要後來居上,其他地方可能比香港進步得更快,外資企業沒可能等待香港追上其他地區才來投資。

另一方面,位於美國三藩市的經濟顧問研究機構Startup Genome,在去年六月公佈《2023年全球初創生態系統報告》中表示,香港在新興初創生態系統類別排名為全球第2位,僅次於丹麥哥本哈根。該報告分析指出,香港在市場觸角、才能與經驗兩項獲得10分滿分,表現、資金和網路也有9分,可是在知識上卻只有1分,是前10位國家或城市中,與第10位的愛沙尼亞並列最低分。

因此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許楨認為,香港要發展為國際科創中心,相比起鄰近國家或地區仍然有獨特優勢。他認為縱然是美國矽穀或是中國蘇州的科技園,也不是用三至五年時間就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成果。而且無論是日本東京、韓國首爾、馬來西亞吉隆玻、印尼雅加達還是新加坡,在國際地位上仍然是排得比較前,歐美人士在文化及生活習慣上都能達到雙向融合的效果。

 

香港政府視野不足

可是在香港社會被認為立場較親中國的許楨也坦言,香港政府錯判形勢,是科創行業發展,尤其是招攬外國企業來香港發展看起來未如理想的主要原因。許楨表示:“政府思維是發展最大障礙。政府官員盲目樂觀,對現狀掌握得不夠準確,而且預視能力不高。他們只著眼於眼前地價收入,很少從產業發展角度決定土地資源如何分配,和科技發展是長線和擁有風險投資成份的特色背道而馳。而且政府也沒勇氣和魄力面對移民潮問題,政府應進一步放寬津貼,讓科創界最頂尖學生來香港就學和發展,讓他們成為未來香港科創寶庫,而非走了一個蘋果卻補充一個柳丁。”

另一個難以吸引國際頂尖科創企業到香港投資的原因,是香港經營成本過高,尤其是租金昂貴。香港商廈租金近年來都是全球最昂貴,縱然香港經濟在去年明顯回落,地產租金也呈下跌之勢,可是商廈租金仍然高得令人卻步。世邦魏理仕在去年中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香港中環的甲級寫字樓租金仍然是全球最高,比新加坡核心區高約40%。因此世邦魏理仕在今年1月4日發表的《2024年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展望》也指出,2023年香港整體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升至16.4%,涉及樓面面積達1,430萬方呎,空置樓面相當於7幢中環國際金融中心2期,創歷史新高。

 

需以特別優惠吸引國際龍頭企業

因此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直言,香港政府太強調要從土地徵稅獲得收入,無法吸引外國科創企業到香港發展。李兆波認為如果要吸引國際龍頭企業到香港發展,必須在租金上開方便之門。他告訴美國之音:“當年迪士尼選擇來香港興建樂園,也不是透過招標程式獲得土地。若然內地龍頭科技企業,比如是華為或比亞迪這種國際企業願意來香港發展,政府也應開放優惠給他們,可惜現在還沒有這種級數的企業願意來香港。”

另一方面,國際政治形勢也是外國企業對香港卻步的原因。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許楨坦言,科技是戰略產業,因此必然跟地緣政治和大國之間的關係,尤其是中國和美英等國的關係是直接相關。而香港政府選擇站在中國大陸政府的一邊,是註定在發展為國際科創中心的路上難行。許楨表示:“以往香港被認為是美英的一部分,因此在各國默許下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現在中央政府要行自己的一套國際秩序,香港政府選擇跟隨中央政府,香港就自然不再是美英的一部分,要付出代價是無可避免的。香港一方面想跟隨中央政府走一帶一路,同時另一方面卻以自己仍然是美英體系一部分自居,這顯然是自相矛盾。”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