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01月13日
前中國首富馬雲近日交出了螞蟻集團的實質控制權,被金融圈視為是螞蟻可望重新上市的契機。不過,觀察人士說,在一些企業家和外資的眼中,馬雲的下場釋出的是負面信號,恐損及投資中國的風險評級。而且馬雲下臺不是螞蟻上市的充分條件,螞蟻未來必須卸下科技公司的外衣,完成金融整改,才有機會以金控公司的身分重回主版上市。
根據阿裡巴巴集團1月8日於港交所的公告,創辦人馬雲不再是君瀚和君澳兩家股權投資公司的實質控制人,各方也已終止之前議定的“一致行動協議”,因此,馬雲未來已無權代表這兩家企業,對螞蟻集團行使總計53.46%的投票權,僅能代表他自己所持有的6.2%股權。
另外,螞蟻的孫公司恒生電子當日也同步公告稱,馬雲不再是公司的實控人。
馬雲一代梟雄成狗熊?
在一些觀察人士看來,一日之間,馬雲彷佛從叱吒中國商界的一代梟雄變成了狗熊,失去了多家他所創辦的公司之實控權。
對此,位在英國的投行人士、“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共同作者傅立澤·霍伊(Fraser Howie)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馬雲的再度失勢為市場投下了另一枚極壞的震撼彈。
霍伊說:“這釋出了許多在中國從商的負面信號,特別是對中國企業家、還有外資來說。對於投資中國,你得據此重新評估(風險)。”
他說,螞蟻的最新股權結構改革對中國來說是個壞消息,唯有兩點是正面的,一是馬雲還不至鋃鐺入獄,二是螞蟻兩年來的監管紛擾或可暫時止歇。
霍伊說:“能樂觀看待的只有,這幾年的(紛擾)或可劃下句點,而螞蟻或將可重新上市。但這不代表一切就此恢復正常了......現在的市況大變,(螞蟻)已是一個被完全閹割的公司,未來的業務也嚴重受限。某個程度而言,公司現在群龍無首,或者要透過委員會集體決策,因此顯然受制於政府,換言之,(螞蟻)受到的限制頗多,未來成長前景也有限。”
螞蟻原訂2020年11月初上市,當時計畫籌資370億美元,號稱全球最大的上市案。不過,隨著馬雲在一場演講中、嚴詞批評中國的金融監管單位後,該上市案不僅被監管單位臨時叫停,螞蟻也屢遭以“無序資本擴張”等為名的金融整改,因此,各界都將馬雲演講得罪當局視為導火線。
螞蟻成長受限 只能在小碗裡爬
螞蟻上市案叫停後,投行人士曾形容:“原來到處爬的螞蟻,未來只能在小碗裡爬。”
據外媒《路透社》引述不具名的消息人士稱,中國當局打算明年對螞蟻處以10億美元的罰款,結束對這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整改。
霍伊說,螞蟻原可成為全球的“尖兒”民企,但現在已時不予我,而其股權背後的政商關係複雜,讓人看不清中國精英政治和各派系間的權鬥,水有多深。而且現在黨政的手擺明伸進了螞蟻的商業管治,再加上,螞蟻現行的決策圈不明,再怎麼看,他都不認為螞蟻的股權改革有助於提升其公司治理。
他說,就算未來螞蟻能如願上市,也人事已非。
不過,位於中國的觀察人士則認為,外資和外媒都誇大了馬雲神話和螞蟻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螞蟻接受整改才是正確的一步。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李楠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她早就主張,螞蟻涉足放貸、保險、財富管理和支付等金融業務,且九成的利潤來自金融業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金融機構,但是沒有受到必要的金融監管。因此,螞蟻把自己包裝成科技公司,赴科技板上市,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學者:馬雲下臺有助於整改
她還說,馬雲缺乏對螞蟻作為金融機構運營的理解,因此,他的下臺有利於螞蟻依照合理的金融監管原則進行下一步的整改。
李楠說:“馬雲下臺不是它(螞蟻)能夠上市的充分條件。馬雲下臺只是它能夠上市的一個先決條件。它最後能不能上市,並不取決於馬雲是不是下臺。但是呢?馬雲下臺為它(螞蟻)做上市(前)、做準備的這些整改奠定了先決條件。”
她批評,螞蟻之前的商業模式不過是“新瓶裝舊酒”、通過政策套利,加杠杆、搞資本運作, 其潛在風險是巨大的。
李楠說:“我們現在要避免的是資金在金融體系裡面空轉,就是螞蟻在上市之前幹的這些事情,通過一步步地加杠杆來做這些金融業務,打著這個科技公司的旗號,逃避金融監管。”
她說,螞蟻未來必須卸下科技公司的外衣,把其所有金融業務,包括支付、餘額寶、放貸、理財、保險等納入金融控股公司,並建立不同金融業務之間的防火牆,避免利益衝突,完成金融整改,才有機回重新上市。螞蟻也必須獲得每一項金融業務的牌照,依法正規持照運營,而且必然是以金控公司的形式,回到主機板上市,而非科技板。
依照規定,螞蟻在完成實控人變更,一年後才有資格在港股申請上市,2年後才能在上海科創板上市,3年後才能在上海A股上市。
外媒誇大螞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
李楠認為,不少外媒誇大了螞蟻在中國經濟的地位。她說,雖然螞蟻在全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佔有50%以上的份額,但僅占全中國整體支付交易額的不到2%的份額,所有非現金交易的6.5%。而且螞蟻打出幫助小微企業和普惠金融的口號,但根據其2020年上市前的招股書,總放貸2.1萬億中,只有兩成是貸給小微企業,其他八成都是消費貸款,且其中不乏“誘捕性貸款”,鼓勵大學生和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借錢消費,借新債還舊債,潛在風險相當高。
位於中國河北的金融學者賀江兵也同意,螞蟻上市案叫停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雖然對公司原始股東的資產確實損失很大。
他說,螞蟻受挫不能解讀為當局對民企的打壓,因為螞蟻是權貴企業,背後有太多政商利益勾兌,甚至國企等特權勢力當靠山,馬雲的失勢和螞蟻的現況是政治派系角力的結果。
但就商業運作而言,他說,螞蟻接受金融整改、改革股權結構,讓只有6%股權的馬雲不再能一人決策,都是合規的作法。
賀江兵告訴美國之音:“你有多少股權,你投票權有多少,這符合中國的公司法,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種進步。你不能說,我(馬雲)只有6%的股權,我就有53%的投票權,那這個跟公司法相違背,跟世界主流的公司治理也是相矛盾的。”
賀江兵認為,馬雲早在八年前恐就被當局盯上,因為他所控制的恒生電子被證監會視為是2015年股災背後的罪魁禍首,也因此曾遭罰4億多人民幣。
據中國基金報報導,恒生電子當年所設計出的網上交易系統,遭信託公司濫用,成為場外配置的利器,也就是讓散戶在內的股市投資人得以規避帳戶數和杠杆率的上限,大肆借錢炒股,將當時場外配置的規模一度炒到5000億人民幣,直到發生股災。
螞蟻重新上市 市值恐下殺
另外,賀江兵說,螞蟻未來若以金融股掛牌,傳統企業的市值恐難有機會攀高。
不過,據英媒《金融時報》1月9日引述不具名的銀行圈人士報導,中國打算收緊上市規範,將不准某些“紅燈”業別的企業上市,例如食品、連鎖飲料、甚至核酸檢測企業都將不准在上海和深圳股市進行股權融資。
除了紅燈企業,服飾、傢俱等企業則會被列入“黃燈區”,上市案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
報導稱,中國此舉是為了引導市場資金流入具有戰略重要性的產業,例如,與國家利益有關的資訊科技和先進製造等產業將被賦予綠燈,鼓勵引進資金。
在此政策前提下,未來螞蟻若申請上市,會被賦予什麼樣的燈號呢?
英國投行人士霍伊說,現在還難以判斷。不過,他說,此政策若真的落地,代表中國想走回改革開放30年前的老路,以國家的力量來決定哪些才是冠軍企業以及資金的流向,是不再尊重市場機制的退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