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8月12日
國際勞工組織週一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青年勞動力市場前景在過去四年中有所改善,預計這一上升趨勢將持續兩年。報告指出,2023 年的青年失業率為13%,相當於6,490 萬人,是15 年來的最低水準。
報告預計今明兩年全球青年失業率將進一步降至12.8%。
非在職、非在校、非在培
這份題為《2024 年全球青年就業趨勢》的報告提醒人們,15 至24 歲非在職、非在校、非在培的人數令人擔憂,而且 2019 年新冠疫情后的就業復甦並不普遍。某些地區的年輕人和許多年輕女性並沒有從經濟復甦中獲益。
報告指出,年輕人在職場上獲得就業還面臨其他「不利因素」。它指出,全球有太多的年輕人屬於非在職、非在校、非在培類型。 2023 年,全球每五名年輕人中就有一人處於此狀態,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
報告表示,持續居高不下的非在職、非在校、非在培比率和體面工作的增長不足,正在引發當代青年日益增長的焦慮,而他們也是有史以來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青年群體。
體面工作
報告指出,在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獲得體面工作的機會仍然有限。對於有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在獲得體面工作方面缺乏進展。在全球範圍內,一半以上的青年工人從事非正規工作。如今,只有在高收入和中上收入經濟體中,大多數青年工人有一份固定的、有保障的工作。而在低收入國家,每四名青年工人中就有三人只能獲得一份自營職業或臨時有薪工作。
男女青年就業差異
報告發現,與女青年相比,男青年從勞動市場復甦中獲益更多。 2023 年,青年男女的失業率幾乎持平,與新冠疫情前青年男性失業率較高的情況不同。到2023 年,全球青年女性的非在職、非在校、非在培率是青年男性的兩倍。
報告指出,年輕人的機會極不平等。許多年輕女性、經濟能力有限的年輕人或來自少數族裔背景的年輕人仍在苦苦奮爭。
長期趨勢
報告指出,儘管透過數位化和人工智慧可以為傳統產業帶來現代化,但為青年提供的「現代」服務業和製造業工作崗位的成長有限。
報告認為,沒有足夠的高技能工作來滿足受過教育的青年的需求,尤其是在中等收入國家。
報告強調,讓技能發展跟上綠色和數位技能不斷發展的需求,對於減少教育錯配至關重要。
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衝突威脅著青年未來的生計,並可能迫使他們移民或走向極端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