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10月05日星期一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為來自中國的屠呦呦、來自日本的大村智和來自愛爾蘭的威廉•坎貝爾。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領域的獎項。
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稱,這屆獎項的一半授予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獎勵他們在治療蛔蟲引起的感染方面做出的貢獻。另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對瘧疾治療所做的貢獻。
屠呦呦生於1930年,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11年,她因創製抗瘧藥青蒿素,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臨床研究獎,成為拉斯克獎設立65年來第一次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據報導,屠呦呦家鄉寧波的報紙曾刊文,希望以名人故居的形式保護屠呦呦的居所。
隨榮譽而來的,還有人們對文革期間“523”項目的重新關注,和對屠呦呦本人的質疑。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醫研究所接到一個“中草藥抗瘧”的研發任務,代號523,目標是研發抗瘧原蟲的藥物,幫助當時的北越政府打擊美國。最初的523任務沒有中醫研究院的參與,直到1969年,為了加強中草藥方面的研究力量,屠呦呦所在的中醫研究院應召加入。屠呦呦當時的職稱是助理研究員。
參加過“523”項目,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李英曾對媒體說,青蒿素的發現,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以及香港、泰國等獎項,“但都是頒給集體”。李英也表示,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證明青蒿的有療效,激發了“523”專案研究人員對青蒿的研究熱情,是重要的貢獻。
但是,屠呦呦提取的結晶,在之後的臨床試驗中證明有毒性副作用。而雲南藥物所羅澤淵等人提供的結晶,通過李國橋等人的臨床驗證,證明確實對惡性瘧尤其是腦型瘧有效。李英稱,雲南方面並沒有採用屠呦呦的乙醚提取方式,只是受到啟示。

面對授獎的疑問,屠呦呦曾對媒體回應說:“青蒿素的事亂了,大家都要說是自己弄的,實際上這可能嗎?科學就應該講究實事求是的,所以呢,我就不想再談這些問題了,你要是信任,就相信我的那本書,那裡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這本書實事求是,是根據事實寫的。”
屠呦呦所言的“書”,是她於2009年編著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但是李英批評說,這本書“許多部分歪曲歷史、無視當今現實,嚴重誤導讀者,影響極壞。應當給予揭露和澄清”。
中國媒體曾援引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的話說,“因為‘文革’,中國所有文章,除毛澤東出版物和馬列經典外,有段時間幾乎都不標明作者,特別是個人作者。要麼不標作者、要麼用集體作者。為了平等而取消標明作者,帶來其後更多爭論,頗具諷刺意味”。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