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06日星期二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亞瑟·麥克唐納,憑藉中微子振盪研究榮獲該獎項。他們透過中微子振盪,發現中微子有質量。
這個發現屬於天文學範疇,對於探尋“暗物質”的本質意義重大。“暗物質”據信佔據宇宙的80%質量。之前,研究者曾寄望於希格斯粒子,後來發現掀開“暗物質”面紗的關鍵在於中微子。
近幾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在物理學的四個主要分支中輪流:2011年獲獎的“暗能量”屬於天文學、2012年獲獎的是量子物理、2013年獲獎的“希格斯粒子”是高能和粒子物理,而2014年獲獎的“藍光LED”則是凝聚態物理的成果。這次“暗物質”獲獎又回到天文學。
中微子被認為能提供其他粒子無法提供的資訊。探測超新星中微子、太陽中微子,可能幫助人們理解星體的形成與演化。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理論物理學家派翠克·胡貝爾(Patrick Huber)曾經說:“中微子能讓你進入另一個世界,原因很簡單,它跟我們這個可見的世界幾乎沒有多大的相互作用。” 目前科學界對於中微子形態和變化週期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之前,湯森路透旗下的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發佈“2015年度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預測華裔科學家王中林因在納米材料可控生長、表徵和應用領域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