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時間: 19:15 2015年12月08日星期二
北京
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峰會談判緊張進行之際,中國政府主持的一項關於排污許可製度的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探討如何建立官方所說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排污許可製度體系。民間環保人士指出,政府建立排污許可製度的願望是好的,但是關鍵在於能否有公眾參與和監督,防止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否則落實的效果難以保證。
中國環境保護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說,12月4日至5日,排污許可製度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的環保部門、政府、組織,和國內部分省市、中央企業、高校的代表以完善中國排污許可製度為主題,就排污許可的製度框架、技術體系、監督實施機制等進行深入討論,為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排污許可製度體系建言獻策。
環保部網站的消息說,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出席開幕式。他強調,要將排污許可建設成為固定點源環境管理的核心製度,進一步整合銜接現行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實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形成系統完整、權責清晰、監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官方倡導的排污許可製度構想得到了民間環保人士有保留的肯定和擁護。中國十大民間環保傑出人物稱號獲得者、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碧雞鎮人大代表張正祥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建立排污許可製度的提議挺好。
他說:“好的就是它把排污的行為以一個制度進行規範了嘛。就是它通過排污的許可證,許可證必須要達到標準,達到排污的要求,才可以排污。”
說到這裡,這位在雲南滇池自然保護區同基層地方官和無良商人博弈了三十多年的農民話鋒一轉說,這樣的許可製度需要監督才能發揮作用。
他說:“這個許可完全是發的,它是要有關部門和官員來掌控的。不是說法律規定了這個許可證制度,它就達到了排污的要求了。排污許可證可以通過關係通過權力通過親戚去取得。還是一句老話,中國不是法律大,它是權力大。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利益,利益的鏈條,這是利益集團。就是利益階層。用什麼制度都是沒有作用的,沒有效果的。它什麼都可以變通、變更。”
當前的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美國等世界主要污染氣體排放國家正在跟聯合國其他成員國就達成一項歷史性的框架協議進行最後的討價還價。中國官方和企業界向這次大會派出了人數眾多的代表,以示重視。
但是,在以提升GDP(國內生產總值)作為官員政績和以犧牲自然環境來換取短期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下,中國許多地方的空氣、水源和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已經對公眾的健康和安全產生了嚴重後果。
就在幾天前,中國北部和東部遭遇了入冬以來最嚴重的霧霾和空氣污染,北京和周邊一些城市紛紛發出了危險級的重度霧霾預警。美國駐中國使館11月30日前後發布的北京地區空氣質量PM2.5指數嚴重超標,一度爆表。
關於排污許可製度的國際研討會就是在這個嚴峻的形勢下召開的。
民間環保人士張正祥強調,再好的製度也必須交由公眾參與監督,而不是放任圖利的專家、違法的政府官員和貪婪的商人們暗箱操作。
他說:“許可證必須由公眾監督。它必須有公眾的參與,民主的監督。如果沒有公眾的參與,只有專家、官員那麼幾個人說了算,這個許可證它就是個假的。專家、政府和商人三家說了算,還有開發商。實際上是官商兩家說了算。它不是由公眾,特別是不會採納有權威的、真心實意地為環保關心環保的人監督。比如說,我們說的話,他們根本就不會聽。不但聽不進去,反而說我們反對(政府),說我們違法,說我們破壞,給我們扣上很多帽子。”
2002年,為保衛雲南滇池風景區周邊的自然環境免遭官商勾結的土石開採破壞,張正祥曾身受重傷。此案驚動了北京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和建設部,並導致滇池風景區的土石開採被制止。幾年後,這位山區農民被授予了一些國家級榮譽。
但是,張正祥告訴美國之音,這些年來,儘管中國政府為了治理滇池投入了人民幣數百億元,滇池的水還是沒有變清,而且當地的環保人士仍在遭受地方當局的打壓和迫害,一位名叫全利平的志願者受到了當地司法部門的起訴。
滇池發生的事情並非唯一。2007年4、5月間,江蘇太湖藍藻爆發, 導致無錫地區二百萬人斷水危機。此後不久,因多年致力於舉報環境污染案件而有“太湖衛士”之稱的當地農民吳立紅遭地方當局以“敲詐勒索罪”判刑三年,其妻許潔華和女兒吳韻蕾前往美國代領民間團體授予吳立紅的言論自由獎時曾屢遭地方部門刁難。
Photo:濃重霧霾下的北京(2015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