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假給女性減壓還是添堵?

中國時間: 18:35 2016年03月08日星期二
華盛頓
又到“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女性社會地位與權利是備受矚目的話題。本月開始,中國安徽省開始實行新規,女性員工因為痛經不能上班的可以申請休假一到兩天。然而,這並沒有讓所有女性歡欣鼓舞,一些人認為這反倒會加劇職場性別歧視。

“根本沒辦法好好上班,就想回家躺著睡覺。”

“就一個字,疼,分分鐘想逃回家。”

兩名年輕職場女性談到在工作場合“大姨媽”來襲時的痛苦時如是說。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The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發布的一項有關經痛的調查顯示,每四名女性中就有3名在例假期間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疼痛,每10名中有1名每個月有1到3天因為經痛嚴重而無法從事正常的日常活動。

3月1日,中國安徽省政府正式開始實施此前通過的《安徽省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除了給孕婦新增福利外,這項新規還放鬆了“生理期假”的要求,只要“女職工因月經過多或者痛經不能正常上班申請休息的,用人單位根據醫療機構證明,安排其休息1至2天”。

其實,安徽省不是“痛經假”的始祖。此前,中國湖北省、海南省和陝西省已經率先開始了類似的政策。亞洲範圍內日本、韓國等國也早有先例。

至此,廣大職場女性似乎應該笑逐顏開,不用再強忍經痛坐在辦公桌前給客戶打電話了。

然而,出於“工作耽誤不起”或“不好意思請痛經假”等原因,在已經實施該政策多年的地方,並沒有出現女性普遍享受這一權利的現象。

研究中國當代婦女問題的美國學者洪理達(Leta Hong Fincher)寫有《剩女時代》一書。這位社會學者認為,制定專門針對女性的措施,其實不利於消除性別不平等。

她對美國之音說:“如果你從更大的角度看看中國的法治環境,也看看職場的性別歧視,那麼制定這樣一種只適用於女性的規定,最終其實會傷害到所有女性。 ”

洪理達分析說,要求雇主依法給予女性“痛經假”,會導致雇主更加傾向於僱傭男性,而這也正是很多職場女性有權利卻不敢使的原因之一。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英文版網站上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作者所在的上海近30年前開始推行類似政策,但是在一個依據個人工作強度來評估的工作環境裡,不論員工請假與否,他們都需要完成固定的工作量。作者說,她作為一名職場女性,如果因為個人原因請假一天,那麼回到崗位後要努力彌補,也就意味著更忙、更大的工作壓力。

當然,也不乏中國女性對這項政策拍手叫好。一名24歲、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女性接受CNN採訪時讚賞了安徽政府的新規,並對北京在不久的將來實施同樣的政策懷抱希望。她說,在法律層面意識到女性每個月忍受的疼痛是進一步“將月經作為女性健康問題來對待”。

社會學者洪理達認為,中國官方現在大力提倡職場女性結婚生育,因為中國社會現在正在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政府愈發擔憂不斷降低的出生率。

洪理達說:“這對女性來說並不像徵進步。事實上,它們偽裝成是女性的進步,但基本上是增加巨大的壓力,使女性離開職場。”

source: 
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