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星期三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美國之音記者走訪了一個非營利組織“水慈善”(Charity: Water),看看這個組織如何利用大資料和雲端技術,把潔淨水送到世界一些最偏遠的地區。
總部在紐約的“水慈善”,是一個比較出名、深入實地的非營利組織,在推特上擁有150萬粉絲,還有威爾和賈達·萍克特·史密斯夫婦這樣的好萊塢大腕的支持。
不過,來自捐助人的回饋,壓倒性的集中在一個問題,而這也是多數慈善組織可能必須面對的。那就是:捐款究竟帶來了多大改變?為了找到答案,“水慈善”的高管們採用了科技手段。
克里斯多夫·戈爾德是水慈善首席全球水務官。他說:“‘水慈善’這個組織,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使用技術和收集專案資料方面。從第一天起,我們在谷歌地圖上把每個項目都繪入地圖。”
捐款人在“水慈善”的網站可以搜尋谷歌地圖小軟體,查看在四大洲已經落實的所有水專案的位置和圖片。這些項目加起來超過一萬七千個。對“水慈善”的負責人來說,技術手段還幫助說明他們的努力結果。
戈爾德說:“就我們所能收集的所有那些資料而言,我們處在某種‘量子飛躍’之中。”
資料的相當一大部分由安裝在水源的感應器提供。
戈爾德說:“舉例說,我們透過感應器所能看到的,是世界另一邊某口井的泵水能力。”
“水慈善”可以利用即時資料,迅速在網上評估遠在尼泊爾的水井。
戈爾德示範說:“這算是模擬尼泊爾的一口井,管道感應器可以裝在水龍頭上。”
透過分析長時間資料,“水慈善”負責人可以標出用水高峰時段,甚至決定某口井是否需要維修。
戈爾德說:“我們正在收集各社區接受我們幫助之前和之後的人口資料。我們在各地跟幾十萬戶家庭合作。所有這些資料被彙集起來,整合成更為豐富的畫面,反映我們的實地工作。”
他說: “我們一向知道我們是在做好事。但是,這項技術告訴我們的是,確切來說,我們具體做得到底有多好。”
根據“水慈善”組織收集整理的回應,他們的工作顯然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