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核災難30週年

中國時間: 18:33 2016年04月27日星期三
星期二是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30週年。位於切爾諾貝利鎮附近的核電站爆炸導致大片地區受到污染。

這場核災難發生後,兩人立即喪生,29人在幾星期內死亡。據估計,數千人在事故發生後的多年內死於放射性污染引發的癌症或其他疾病。

目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內還有200多噸鈾燃料,人們擔心該地區將發生新的放射性污染。

星期一,國際捐助者承諾再提供9900萬美元,用於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內修建一個更新、更安全的燃料儲存設施。

美國發布聲明向在災難中喪生的救援人員和倖存者表示敬意和關切,並稱將額外投入1000萬美元,幫助保障在受影響區域生活的民眾的安全。此前,美國已經承諾為協助烏克蘭重建爆炸區域投款超過4億美元。

1986年4月26日凌晨,聲稱出事概率“萬年一遇”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核災難。火勢綿延10天,釋放出大量高輻射物質。死傷者至今仍沒有官方統計數字,事故對當地民眾的健康影響也存在爭議。爆炸發生的兩個月前,烏克蘭能源與電氣部長維塔利·斯科里亞洛夫(Vitali Sklyarov)還自信的說:“(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熔毀的概率是萬年一遇。核電站有安全可靠的控制,三層安全系統防止故障發生。”

陸媒網易新聞在核災難30週年之際發文探討事故發生原因,表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與其說是偶然發生的事故,不如說是蘇聯僵化的核管理體制和習慣性掩蓋導致的必然惡果。”網友認為,這篇文章暗指同樣在溫州高鐵、東方之星沉船等事故發生之初“習慣性掩蓋”的中國政府。

中國駐白俄羅斯大使崔啟明也出席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週年紀念活動。他在致辭中積極評價了白俄羅斯政府對消除核事故影響工作的重視和作出的巨大投入,並代表中國人民對白俄羅斯人民遭受的災難表示同情。同樣出席會議的還有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災區殘疾人協會主席卡緬科夫、明斯克市十月區區長茹可夫斯基、 副區長茹爾、白俄羅斯國立文化和藝術大學校長邦達里,以及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災區100多名殘疾人代表。

Photo:在烏克蘭切爾諾貝利的建築工地上(2011年4月)

source: 
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