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
如今,人們坐在餐廳裡一起吃飯卻不互動的場景並不罕見。大家都在低頭看自己的智慧手機。這是一部分人擔憂技術影響社會關係的例子。然而,另一些人說,日新月異的科技正在改善人們的生活。學術界和科技界的專家們最近在洛杉磯辯論了這些話題。
從打發無聊到尋找愛情,如今幾乎所有事情都可以透過一部移動裝置或者電腦,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聯網的地方完成。
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的琳達·柏琦說:“科技的問題之一是,我們的想法通常是,它不是全好就是全壞,而實際上,它不是這樣的。它是一種工具。”
從幫助把父母跟出門在外的孩子連接在一起的工具,到把朋友們連接在一起,或者豐富個人購物體驗的鏡子,這是一個彼此連接的世界。而且,用英特爾(Intel)的布麗姬特·卡林的話說,這也是一個更豐富的世界。
她說:“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僅注重科技所生產的設備,也注重科技所帶來的體驗。”
與人打交道的體驗,已經隨著互聯網而改變。無論是在社交網路上,或是在一個約會網站上,用戶可以接觸到比以往多得多的人群。Match Group(姻緣組)和OKCUPID(OK小愛神)等多家約會網站負責人薩姆•亞甘稱,這是科技帶來的另一個好處。
他說:“三分之一的婚姻從網上開始,並且我可以告訴你,這些婚姻和這些關係的發展結局,在多元化方面要比那些不從網上開始的豐富得多,我認為這是有益世界的。”
科技是有益的第三個理由是,學生們如今能用幾十年前還不存在的途徑表達自我。
柏琦說:“兒童們使用科技去展示他們創造力的方法是難以置信的。這讓我跟年輕人在一起時感到非常興奮。”
但是,很多父母對科技的憂慮為這種興奮潑了冷水。
柏琦說:“我們在內心裡說:‘OK,這對我們孩子的大腦有什麼影響?這會產生什麼類型的孩子?’如今,孩子們在二到四歲就開始使用科技,並對科技有反應了。在這樣的世界裡,我們應當怎樣摸索前行?。”
研究表明,在螢幕前消耗過多時間會,帶走一項重要的社交技巧。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社會科學家雪麗·特克爾說:“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所有我們知道的能夠衡量共鳴情感的方法,在大學生中已經減少了40%。”
透克說,情感上的共鳴,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學得並且培養的。她說,科技也帶走了其他重要的行為技巧。
她說: “我們太習慣於沉迷於手機的持續刺激。 因為持續的刺激,我們正在丟失承受孤獨的能力,並且同時失去自我反醒與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一個相互連接的世界裡,關於科技利弊的辯論正在持續進行。人類的本性是社會性的,隨著科技的不斷演變,人類應當如何利用科技的討論也會不斷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