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中關係中經貿的潤滑劑作用正在減弱

2016.07.28

華盛頓
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新黨綱都在貿易問題上不同程度地批評中國。雖然在大選期間對中國放“狠話”逐漸成為總統候選人的策略之一,但是今年他們批評中國的口氣似乎較以往嚴厲。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或許反映出美中兩國在貿易投資方面的矛盾在加深。過去,經貿關係傳統上被認為能夠起到穩定美中兩國雙邊關係的作用。但有美國專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和向全球擴展,中美兩國在經貿上將出現新的摩擦,經貿這個雙邊關係中的潤滑劑,會不如以前那樣起作用。

這是智庫蘭德公司國際防務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Heath)在《亞洲政策》雜誌(Asia Policy)七月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的觀點。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說,過去,尤其是80和90年代,當美中兩國出現安全方面的問題和分歧時,兩國領導人都會認識到,兩國之間在經濟上擁有共同利益,因此會以經貿為由穩定兩國關係。

但是他說:“中國現在越來越多的是在與美國競爭,中美兩國經濟的互補性比過去減少了。”

何天睦在文章中通過中國經濟外交策略的變化發展來闡述這種轉變。他說,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經濟外交旨在通過提高競爭能力來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措施包括獲得先進技術和資源、拓展新的出口市場、影響國際貿易規則。

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張軍2月在中國期刊《世界知識》上撰文稱“中國特色經濟外交破浪前行”,其中提到取得的成果包括“一帶一路”、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等。

與此同時,中國還與許多國家簽署了金額不小的投資協議,也積極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

何天睦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美國就會在相似的產業和市場中比拼,兩國間因此會產生更多的直接競爭,同時有關貿易規則的摩擦也將會長期存在。

他認為,這將削弱經貿在兩國政治和安全關係緊張時緩和局勢的作用。

他對美國之音說:“當發生安全方面的危機時,你就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貿易投資的刺激因素就足以穩定局勢。……那不再如以前那樣是一股強有力的穩定局勢的力量了,因為有新的競爭和摩擦點。”

何天睦指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越來越把經濟與安全相聯繫,強調經濟安全,表現為中美在一些技術方面的爭議,中國派出海軍艦隊為中國商船護航。

不過他說,“複雜的關係不一定必然是對立的關係”。他說,美中兩國仍然在經貿上有很多合作。他指出,中國不斷增長的消費市場對美國企業很重要,中國投資也能促進兩國合作。

何天睦認為,面對這些變化,美國應當繼續與中國接觸溝通,闡明分歧,而不是採取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措施。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