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
死亡是一場定局,讓一切化為最後的烏有。留給那些還存活在世上的人們的,多數都是些記憶、照片和故人遺物。不過現在科技和網路,可能可以改變一些死亡定局:你的數碼印記,在你死後還會不朽地存在下去。一名來自洛杉磯的藝術家,鑽研的是人們離世後留下的資料可以如何利用。他創辦一家虛擬公司,名為“來世學會”(Hereafter Institute),來展示未來我們可能會以什麼方式紀念逝去的故人。
“歡迎來到來世學會,有什麼我可以幫助你的嗎?”
來世學會既是科技公司,也是殯儀館。顧客們來這裡學習如何計畫他們數位來生。
參與者卡羅萊納•米蘭達說:“我有朋友去世後,他們的臉書帳號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活躍的,所以每年到他們生日的時候,臉書會說‘祝賀誰誰誰生日快樂’,這挺令人為難的,很難過。”
一個人去世後,留下的大量的數位資料會何去何從?學會創始人加布里埃爾·巴西亞-可倫坡(Gabriel Barcia-Colombo)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一個讓人身臨其境的藝術計畫中,探討了這個問題。專案的參與者會體驗一系列互動表演,展示在社交媒體年代如何處理死亡和科技。
他說:“這個科技在某個程度上有其生命,問題是你想要怎樣被人們記住?你要怎麼處理你的科技?你想要自己控制,還是說,你想要把這交給其他公司或其他人去處理你自己的回憶?”
在來世學會,視頻影像可以被置於珠寶當中。資料可以被存入碟片,在“來世紀念碑”上播放。虛擬實境使人們可以造訪他們逝去的愛人。對於巴西亞-可倫坡來說,他所展示的這個人是他的祖父。
巴西亞-可倫坡說:“有了所有這些資料,和所有的視訊會議,我們好像真的可以想起他們被感動的樣子,聽到笑話是什麼反應,是怎麼大笑的。所以能夠再次看到他在這個重建的花園中行走,我很感動。”
參與者露西•雷多格利亞說:“見到自己所愛的人是有些困難、有些傷心的。”
另一位參與者卡羅萊納•米蘭達說:“這並不是對這個人的完美重塑。這還是比較資料化的,所以作為紀念,這是有用的。不過我認為,它不會讓你有過於依戀的危險,因為它只是真人的替代品。”
展示的最後,對人體進行了360度掃描,將其變成化身,讓參與者參加了自己的葬禮。
來世學會可能只是一個藝術家的創作。但是參與者表示,這些想法並不是那麼牽強,因為某人死後,在數位世界留下的記憶持久不衰,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
雷多格利亞說:“你會想要回到過去,看看他們的所有照片。你會想要給他們的家人寫一封信。”
米蘭達說:“那些即興出現的數位紀念園是存在的,我認為這意味著,現在即興出現的東西可能有一天會正式化。我可不會感到驚訝。”
這個專案的目的,是讓人們思考這些可能性,想想在去世後,他們希望如何處理自己的數碼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