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學家:中國應放棄經濟增長目標

照片:摩根斯坦利宏觀經濟學家、新興市場投資部負責人魯奇爾·夏爾瑪

2016.10.15
紐約
中國總理李克強上週表示,中國有信心實現經濟增長目標,也有決心守住不觸發金融風險的底線。但美國一位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過去半個世紀來沒有一個成功的經濟故事可以在背負不斷增加債務的同時而不讓經濟增長下滑的;這位經濟學家認為,制定經濟目標是中國解決債務風險問題的最大障礙。

繼續放貸促增長

為實現經濟增長目標,中國政府繼續大規模放貸,8月中國新增貸款將近9500億元人民幣,其中超過70%投入房地產,形成新一輪房價暴漲,以至於政府現在不得不再次出台住房限購措施。

摩根斯坦利宏觀經濟學家、新興市場投資部負責人魯奇爾·夏爾瑪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制定經濟增長目標已經成為中國解決巨大債務風險的主要障礙。

夏爾瑪指出:“中國不能容忍經濟增長低於確定的目標。但我認為,中國現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再製定增長目標,應該允許經濟放緩一到兩年,以利於清除債務。我認為中國應該允許這樣做,而這現在還沒有發生。”

債務狀況是關鍵

夏爾瑪的新書《國家興衰》列出全球金融危機後5到10年導致各國經濟變化的10大因素,他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債務狀況”。其它還有人口、通脹、政府行為、不平等、貨幣、投資、地理、政治、億萬富翁(有好壞之分,自我創業發家和靠政治關係致富)。

夏爾瑪說,過去5到7年來,中國的巨大債務急速增加,使下一個全球經濟衰退很可能成為“中國製造”。“在2007到2008,美國的債務水平急速上升,美國經濟泡沫高峰時要花3美元債務創造1美元GDP增長;如今在中國,要花4美元債務創造1美元的GDP 增長。所以今天全球經濟的風險主要在中國。”

危機可控,增長難持

但中國總理李克強最近表示:中國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觸發債務風險的可能性很低。夏爾瑪說,中國也許可以總體控制債務而避免危機發生,因為中國沒有外債。但體制內累積太多債務就不可避免會使經濟增長急速放緩。

研究了過去50多年30輪信用風險案例的夏爾瑪說,凡5年內債務增長超過GDP的40%的經濟體,接下來的5年裡,增長會大幅度減緩,通常會降一半以上。他說:“沒有一個成功的經濟故事可以在背負像中國這麼沉重債務的情況下保持增長不減的。”

中國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政府總債務佔GDP的39.4%。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中國債務總額與GDP的比例在今年一季度上升至創紀錄的237%。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的企業貸款相當於GDP的160%,而2008年時不到100%。

專制國家易大起大落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仍能實現兩位數增長。自那以後,中國一直為達增長目標允許債務激增。中國的做法使一些西方國家羨慕。但夏爾瑪說,根據他對124個國家在50多年裡的經濟增長情況的研究,大起大落的多為專制國家,民主國家則能穩步前進。

夏爾瑪說:“因為專制國家的決策高度集中,缺少監督機制。如果制定了正確的政策,經濟會增長得很快;如果決策錯了,因為缺少監督,經濟會長時期受打擊。”

全球化已進入拐點

夏爾瑪表示,今天,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已成常態,背後最重要原因是全球人口增長率已經減半;其次是反全球化傾向。他認為,隨著貿易、資本、移民在全球化中份額的不斷降低,傳統的全球化已進入拐點。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