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現場DNA比對技術又有改進

2017年01月27日

2017年1月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遍佈全美的實驗室,開始採用一個能夠重大改進檢驗犯罪現場DNA的方法。這個新方法將大大降低兩個無血緣關係的人有同樣DNA檔案的機率。美國之音記者參觀了參與開發這種方法的實驗室。
看過犯罪偵破影視劇的人都知道,犯罪現場搜集的生物材料樣本,和犯罪嫌疑人DNA樣本資料庫的比對結果,能夠幫助破案。

人類基因組包含大約30億對核堿基,因此,將所有的核堿基對一一分析是很不實際的。於是,法醫實驗室尋找所謂的標籤,也就是把已知位置的DNA排出序列。
1997年,聯邦調查局為了確保犯罪現場生物證據的比對結果在全國是一致的,採用了13個獨特的標籤,並把它們設為DNA檢驗比對的國家標準。
但20年之後,事情有了變化。

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生物研究員麥克·科布林說:“在過去的這些年中,我們的全國DNA資料庫已經增加到1.6億個檔案。如果你只看13條資訊,就有非常非常微小的可能,會發生兩個無血緣關係的人共用一個完全相同的檔案的情況。”
從1月1日起,聯邦調查局將可用的標籤數量增加到了20。這一措施不僅僅精確了樣本比對方法,還降低了比對錯誤的可能。
新的七個標籤中的三個,是由坐落於華盛頓城外NIST研發的。

麥克·科布林說:“我們的其中一項工作,是為全美犯罪實驗室提供標準參考材料。他們購買我們送出的DNA小試管。而且每一年,美國每一個犯罪實驗室都要用他們的儀器,來檢測我們送給他們的DNA,確保他們拿到的結果,和我們對個小試管內的DNA的檢測結果是一致的。”
科布林還說,標籤比對手工操作便可以完成,但美國很多實驗室已經買了機器代勞,大大提升了工作速度。
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和其它實驗室正在研發下一代技術,叫做“大規模平行排序”,用於幫助從事司法鑒定的科學專家,從樣本中檢測出瞳孔的顏色、頭髮的顏色、身高、甚至是年齡。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