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4日---------------heic1704
哈勃抓住超新星1987A形象的30週年
三十年前,大規模的恆星爆炸,不僅穿透太空發射衝擊波,而且穿透天文學社區。 SN 1987A是自望遠鏡發明以來,所觀察到最接近地球的超新星,並且已成為迄今為止最佳的研究,改變了我們對大規模星星爆炸性死亡的理解。
位於大麥哲倫星雲、銀河系之衛星星系的超新星1987A,是幾百年來所觀測最鄰近的超新星爆炸。它標誌一個巨星生命的結束,並發送釋出物質和明亮光線的一個衝擊波進入太空。該衝擊光於1987年2月23日終於抵達地球------就像從過去的宇宙爆炸。
美國航空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自1990年以來,一直處於SN 1987A觀測的第一線,在過去27年中已經多次看它。為了慶祝超新星30週年,並檢查它的殘餘物是如何發展的,哈勃在2017年1月再次拍照到遙遠的爆炸,增加了現有的資訊收集。
由於早期探測和相對靠近地球,SN 1987A已成為研究最好的超新星。在認識SN 1987A之前,我們對超新星的了解是簡單和理想化的。但是,透過SN 1987A從「超新星」到「超新星殘留物」之演變精湛細節的研究,在太空和地面使用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們已對大規模星星的死亡,獲得革命性的洞察。
早在1990年,哈勃是第一個高解析度的看到這件事,清楚地拍照到環繞爆炸星球的主環。它還發現兩個較微弱的外環,似沙漏形結構的鏡像般延伸。即使到今天,這些結構的起源尚未完全理解。
然而,這些年來,透過那膨脹中之殘餘物質的觀察,哈勃幫忙證明,該結構中的材料,早在實際爆炸發生前的20 000年,已被釋出。它的形狀最初讓天文學家們驚訝。他們本來預料垂死星球釋出的物質呈球形,但是,較快的恆星風可能導致較慢的物質堆積成環狀結構。
超新星初始爆發的光,照亮了該環。在爆炸後十年內,它們慢慢變暗。直到超新星的衝擊波在2001年猛烈撞擊到內圈,將氣體加熱到灼熱的溫度,並產生強烈的X射線輻射。哈勃對此歷程的觀察,揭示超新星如何影響周圍環境的動力學和化學,從而形成銀河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