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華盛頓—
國際危機組織星期四發表報告說,中國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可能會改變中亞的政治面貌。
報告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旨在為它龐大的大陸腹地打開貿易通道,並在它麻煩不斷的新疆地區周圍建立一個安全區。該計劃也具有戰略和意識形態方面的考慮,即擴展中國的政治影響力並推動一個國家主導的發展模式。報告認為,這個計劃如果獲得成功,它可能是中國走向一個它發揮主導作用的新國際秩序的第一步。
但是國際危機組織認為,中國的這個倡議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帶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中亞精英階層歡迎中國資金的湧入,但是中國的投資者經常面臨普通民眾的懷疑和排外情緒。與此同時,這個倡議也對俄羅斯構成挑戰。
俄羅斯在2015年倡導成立的“歐亞經濟聯盟”大致以歐盟為模型,成員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該倡議旨在推動聯盟內部的貨物、勞工、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同時對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但是這一計劃在推動更大程度的經濟融合方面還沒有什麼成果,而且在政治上也有它的限制。一些中亞國家明確表示不加入這一倡議。
報告認為,儘管俄羅斯和中國承諾要在這兩個倡議上進行合作,但是它們之間存在根本的矛盾。“歐亞經濟聯盟”是一個向內看的關稅同盟,而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則要把自由貿易推向中亞和歐洲。還有,中亞國家都有各自的盤算,要跨越區域貿易障礙將是困難的。
它還表示,一個更讓人不安的方面是這兩個項目都不怎麼關注法治、福利、健康、教育或是環境保護的問題。它們也不可能催生必要的政治和製度改革。
該報告認為,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這兩個倡議體現了他們在該地區的日益被邊緣化。它建議歐盟、美國和國際金融機構探討與這兩個倡議進行接觸的途徑,並利用這種接觸來推動良好的治理以及環境和勞工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