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高鐵一波三折:政府強推,民間冷淡

2017年8月28日
8月中旬,中泰鐵路合作聯合委員會在曼谷召開了第20次洽談會議。據《泰國世界日報》報導,雙方在會上完成了中泰鐵路一期工程的設計合同談判,確定了工程的監理合同價格,並為項目的二期工程啟動了前期準備工作。此前,泰國內閣和立法議會已先後在7月底批准了中泰鐵路項目。

據《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泰國交通部長阿空·丁披他耶拜實(Arkhom Termpittayapaisith)證實,中泰鐵路一期工程的設計合同和監理合同還將要於8月底送交泰國內閣審議,並在泰國總理巴育9月4日至5日訪華期間進行正式簽署。至此,一波三折的中泰高鐵項目終於接近完成了“討價還價”階段,並“很有可能”將在今年10月開始動工。

中泰鐵路項目的提出

中泰高鐵是設計中的汎亞鐵路網中線的一部分,該鐵路網的起點是中國雲南省昆明市,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線路,經過泰國曼谷,終點是新加坡。目前,中線的老撾境內一段已經開工,計劃於2020年建成。

2012年4月,時任泰國總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訪問中國時,中方曾安排她乘坐了京津高鐵。英拉隨後提出引進中國高鐵的想法,並由泰國外交部門放出風聲。2013年,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泰國時,與英拉共同簽署了《中泰政府關於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與泰國農產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諒解備忘錄》,中泰鐵路項目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當時被媒體稱為“高鐵換大米”項目。

誰知,半年後,泰國發生軍事政變,英拉內閣下台,軍方將領巴育接任總理,中泰鐵路項目一度擱淺。直到2014年底,李克強再度訪問泰國,在參加大湄公河區域經濟合作會議期間,與巴育共同簽署了《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李克強也因為力主高鐵走出國門而被媒體稱作“高鐵超級推銷員”。

此後,中泰雙方的談判人員開始了長達三年的“討價還價”過程。從鐵路設計時速到成本估算,從貸款利率到沿線土地開發權歸屬,甚至最後一刻中方技術人員進入泰國的簽證問題,都使得項目的開工日期一拖再拖,最後落實的項目標準也與初始設計的藍圖大相徑庭。

一波三折的背後原因

中國方面將中泰高鐵項目坎坷推進的背後原因歸咎為泰國政局變動和日本高鐵的競爭。

泰國發生政權更替之後,由於中泰高鐵項目是前任政府的政績,新的軍政府需要時間,需要進行一些條款的變更,從而將高鐵項目轉化成“自己的政績”。所以,“高鐵換大米”被叫停,鐵路的建設標準、線路走向、合作條件、合同方案等都需要重新談判,結果是線路被縮短,最高時速被降低,合作規模縮小。

2016年,泰國進行了新憲法的全民公投,各方政治勢力激烈博弈,高鐵項目成為各派勢力爭取民眾的“棋子”,泰方提出的項目條件也因泰國政治變局而再次發生改變。

日本高鐵加入競爭也為泰國政府增加了討價還價的籌碼。與日本公司的方案相比較,中國的鐵路報價低,但融資成本高(中方提供的貸款利率為2.5%),而日方的建設成本高,但貸款利率僅有0.1%。中方認為,中日的貸款利率與各自國家內部的經濟增長水平和資金借貸水平相關,中方利率的下降空間有限。最終,2016年3月,泰國決定自籌資金,不再向中國貸款。不過,泰國政府仍然堅持採用中國的高鐵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讓中方滿意。畢竟,中泰高鐵作為汎亞鐵路網的一部分,其技術標準將為今後中國高鐵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方還曾經希望拿下鐵路沿線的土地開發權,這在中國國內高鐵建設中成為慣例,也在中國投資的印尼高鐵項目中如法實施。中方認為,高鐵是投資金額高、回收週期長的項目,以土地開發權換取的沿線商業經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低迴報率的風險。但是,這一要求在泰國受到了堅決的抵制,從官方到民間,泰國方面都認為,出讓土地開發權相當於被殖民,是一種“賣國”表現。雙方在這個問題上沒能達成共識,也是泰國最終決定自籌資金的原因。

政府強推,民間冷淡

中泰高鐵一再被推遲的根本原因,在泰國方面看來,是泰國民眾對這個項目缺乏熱情。自從高鐵項目進入人們的視野之後,雖然泰國官方表現出全力推進的態度,但泰國的學者和意見領袖多次在媒體上發表文章,質疑高鐵項目是否只是為了迎合中國的需要,而並不能為泰國民眾帶來實際利益。

在長達三年的漫長談判過程中,儘管中泰雙方在合作細節上進行過反复的討價還價,但是,泰國官方一直堅持了支持高鐵項目、支持與中國合作的方針。巴育總理甚至在今年6月使用了臨時憲法44條賦予的“絕對權力”,掃清了中泰鐵路合作項目面臨的法律障礙,為中國工程師進入泰國長期工作打開了大門。

然而,中國媒體大張旗鼓的宣傳與泰國民眾相對冷淡的反應形成了鮮明對比。中泰鐵路的戰略價值通過中國媒體的傳播,給泰國民眾造成的印像是,迫切需要這條鐵路的是中國,而不是泰國。泰國人認為,這條鐵路的最終目的是向東南亞輸出中國商品,而對泰國經濟的幫助有限。既然是對中國的利益更大,中方理所應當地“出錢出力”,應該給予泰方更多的“友情利息”。

在高鐵項目進入洽談的初期,就有泰國學者在媒體上發表文章,認為泰國的公路網相對發達,現有的鐵路運輸網絡只需要簡單升級,就可以滿足泰國國內的需要。而高鐵的票價與公路運輸、航空運輸成本相比並沒有優勢。再者說,泰國的國民性顯示,“高速”從來就不是泰國人的首要追求,泰國人最常說的一句“宅焉焉”,意思就是“慢慢來”,一切自有安排,何必急於一時。

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院副教授提提南(Thitinan Pongsudhirak)在《曼谷郵報》上撰文指出,中泰高鐵項目成立之前,沒有經過公開招標和討論,而是從一開始就按照政府主導的原則,強加給泰國民眾。巴育總理使用“絕對權力”,加緊推進合同的完成,很可能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而與泰國百姓的利益無關。巴育於今年5月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峰會,他大概是要在參加9月份廈門舉辦的金磚國家峰會時,為中國政府帶去一份禮物。

泰國《國家報》(The Nation)也發表社論,質疑中泰高鐵項目缺乏透明度。社論稱:“如果計劃中的高速鐵路要滿足泰國的國家利益,增強經濟發展,而不僅僅是滿足中國的需求,政府就要應該制定一個全新的戰略,”讓人民充分理解其必要性。

總之,對於中泰高鐵項目,泰國國內民眾存在著相當大的疑慮。這些質疑不會因中泰雙方簽署了最終合約而消失,也不會在今後短時期內得以消除。因此,儘管中泰高鐵項目看似“無限接近”,但並不保證不再“節外生枝”。

source: 
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