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
台北
雖然討論了20年之久,但是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國與實力最強大的聲索方中國未能開始聯合開發資源。各方擔心合作結果不平等或者喪失主權。
處在談判一線的東南亞國家擔心,跟中國相比,他們在聯合開發項目中的地位會過低,甚至把海洋資源拱手讓給更強大、更先進的中國。
台灣智庫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曾任台灣國防部長的楊念祖說:“其它國家仍然預期北京在南海的表現能夠更像是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方。”
專家們說,中國方面則懷疑菲律賓等民主國家的國內政治會破壞協議。
討論了二十年
1990年代,各聲索方政府就海事合作舉行了研討會。從那以後,各方斷斷續續地討論過在南中海展開油氣開採、捕魚、科研或環保合作的前景。這片面積達35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有著豐富的漁場和油氣資源。
中國和台灣對幾乎整片海域提出權利要求。文萊、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以本國海岸線為基礎,對部分海域提出了聲索。過去十年來,中國修建人工島並用於軍事,還派海警船在有爭議的海域巡弋。
菲律賓帶頭
上星期,菲律賓舉辦了一個合作論壇。來自中國和東盟10國的外交官和學者出席了會議。
2月,中國和菲律賓的海警人員簽署了一項協議,同意在環境保護、搜救和毒品走私巡邏問題上進行合作。5月,中菲雙方還同意建立信任措施、增進合作。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研究所東亞項目高級研究員孫韻說:“也許這次與菲律賓的合作奏效,這取決於各方願意放棄多少。”
她說:“但是,鑑於中國在力量上具有優勢,東南亞國家有理由擔心,中國可能會動用脅迫和經濟手段迫使他們就範。”
中國強硬
分析人士指出,在南中國海,沒有中外合作的模式持續長久。2008年,中國與日本因在哪塊海域存有爭議的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導致兩國共同開發東中國海的協議破裂。
孫韻說,自1970年代末以來,北京提倡根據“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共同利用海洋資源,但是條件是,“主權屬於中國”。
分析人士說,東南亞國家如今擔心,他們的國民會認為與中國合作是在主權上讓步。他們預測,擁有更先進技術的中國也會在科研上處於領先,那麼對於任何的海上發現,技術不那麼發達的聲索方也許只能得到很小的份額。
過去一年,中國完善了用於深海科學考察的深海潛水器。中國的科學家說,中國正在研發水下觀測網絡。中國已在其控制的島礁安裝了雷達系統。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在南中國海做得如此深入。
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研究亞洲政治的專家法布里茲奧·博扎托(Fabrizio Bozzato)說:“問題是,中國不會屈尊。他們有手段,有資源,有技術。這是一種中國占優勢的合作。”
信心建設
中國在今年年中單方面宣佈在南中國海北部水域禁漁已經讓其他國家感到了中國的不合作。
越南和菲利賓的民眾對北京有著深深的不信任。越南近年來時有反華騷亂發生,而在菲律賓,民調顯示,雖然馬尼拉從2016年年中以來試圖與北京改善關係,但是大多數菲律賓人一直都對中國持有疑慮。分析人士說,中國也許也擔心,民主國家的議員可能會阻止任何的合作。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上安全問題研究員高瑞連(Collin Koh)說:“仍然存在這種不信任。我認為,無論做什麼,中國都會發現,要戰勝這些國家的內部情緒是非常困難的。”
孫韻說,與越南開展共同開發尤其“有問題”,因為越南人認為,那些資源全部是他們的,他們不傾向於共享資源。2010年,中國和越南同意在北部灣劃設漁業共同開發區域,但是雙方的石油勘探合作擱淺。
專家們說,東南亞國家在與中國達成任何協議時,可能更傾向於有一個第三方執行者,比如美國。中國則通常不願在雙邊協議中這樣做,認為第三方是外部勢力。
楊念祖說,中國可以通過遵守今年8月與東南亞10國最終達成的海上行為準則框架協議來贏得他國的信任。他表示,中國不應當再阻止外國漁船在有爭議水域捕魚,同時應致力於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以此來進贏得更多信任。
他說,任何試圖控制污染的努力都需要多方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