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4日
世界銀行在10月4日所發表的最新《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半年報》中說,全球增長前景向好,內需持續旺盛,支撐起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的利好前景。 報告表示,發達經濟體增長加快,大宗商品價格溫和回升,全球貿易增長復甦,這些有利的外部因素將支持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在2017年實現6.4%的增長。
2017年10月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指出, 2017年增速比之前的預期上調,反映出中國的增速超過預期, 6.7%的增速與去年持平。 該地區其他經濟體、包括東南亞各經濟體增速小幅加快,預計2017年5.1%,2018年5.2%,高於2016年的4.9%。
報告指出,若干外部和國內風險有可能影響這種利好前景。 部分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政策仍不確定,以東亞地區為中心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 美國和歐元區貨幣政策的收緊速度可能超過預期。 東亞很多國家私營部門債務水平高企,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或呈上升趨勢。
報告表示,中國逐漸從投資轉向國內消費的再平衡過程預計仍會繼續,預測2018年增速放慢至6.4%。
泰國和馬來西亞預計增速超過預期,得益於出口回暖,包括泰國旅遊業復甦和馬來西亞投資增加。 印尼實際工資增加推動強勁消費,越南農業和製造業回暖促進了增長。 菲律賓預計經濟增速略低於2016年,原因之一是公共投資項目實施進展滯後。
報告指出,較小國家的前景喜憂參半。 蒙古和斐濟預計2017-2018年出現好轉。 蒙古的宏觀經濟穩定化計劃鼓勵採礦和交通行業吸引新的外國直接投資。 斐濟的增長將依靠溫斯頓颶風過後的災後重建。 柬埔寨和老撾的增速預計比2016年放慢,但仍高於該地區其他國家;柬埔寨的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老撾的電力行業擴張都是主要驅動力。
報告認為,旅遊業擴張、國際大宗商品低價、漁業收費帶來的大量收入以及建築工程增加,支撐著大部分太平洋小島嶼國家溫和的GDP增長率。 從更長期看,旅遊業改革、勞動力流動、漁業和知識經濟都具有帶來收入、就業和政府財政收入大幅提高的潛力。
報告還特別指出發展旅遊業和深化區域一體化具有抵消保護主義風險的潛能。 管理好旅遊業發展,可以為東亞地區、包括太平洋島國帶來巨大裨益。 東盟經濟共同體為促進區域一體化進程提供了一條途徑,包括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和降低非關稅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