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
白宮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下星期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將提出美方關於中國強制外企技術轉移的關切。與此同時,網路安全公司調查顯示,中國方面可能違反美中2015年達成的一項共識,對美國公司進行以商業為目的的駭客攻擊。
美中2015網路安全共識是摩擦管控的外交勝利?
10月4日,美中司法和安全部門官員,在華盛頓舉行執法與網路安全高層雙邊對話。兩國重申將繼續履行歐巴馬政府時期,美中兩國達成的網路安全合作共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時,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宣佈,美中兩國承諾彼此“都不進行或支援透過網路竊取智慧財產權,以向本國公司或商業領域提供競爭優勢的行為”,這其中,涵蓋竊取商業秘密和其他有利於獲得商業優勢的商業機密資訊。
美中做出這一共識的背景是:2012年到2013年之間,越來越多的美國科技企業開始指控中國政府支持的駭客活動,竊取美國公司的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2014年5月,美國司法部對五名中國軍方人員提起正式起訴,指控他們對美國公司進行經濟間諜活動;2015年“歐習會”之前,歐巴馬總統簽署行政命令,授權美財政部可以制裁針對美國目標發動網路襲擊的實體。
美國司法部副助理部長亞當·希基(Adam Hickey),星期二在華盛頓一場智庫討論會,回答美國之音提問時說:“因為我們能夠公開指出那些我們認為是錯誤的盜竊罪行,因為我們願意以制裁相配合,我們得到中國的注意。我們釋放的訊息是,這是一個美國不能縱容其繼續的問題。
希基負責美國司法部的資產保護事務。他說,司法部在不斷監控中國對這一共識的履行情況 。他說:“因為有這一承諾,現在的情況比以前好了。在此之前,我們好像在接受一個現實,成為溫水裡的青蛙。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從水裡跳出來了。”
美國民間的網路安全公司也認為,2015年網路安全共識獲得很大的效果。美國CrowdStrike公司說,美中共識達成後的13個月,來自中國的商業駭客入侵活動下降了90%。
調查:疑似中國駭客攻擊美國公司
不過有報導說,疑似源自中國的駭客襲擊,最近開始加大對美國商用目標的資料竊取活動。分析認為,中國的活動可能越過了美中共識的紅線。
今年8月,受歡迎的免費系統清理軟體CCleaner,在版本更新過程中被駭客植入後門程式,全球230多個使用者受感染。調查人員發現,駭客對受影響用戶的後續活動,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包括思科、微軟、英特爾、索尼等多家著名科技公司和通信公司,成為駭客的主要進攻目標。思科公司的研究人員說,這可能顯示駭客想獲取的是極具價值的智慧財產權資訊。
核實網路入侵活動行為人的身份十分困難,但CCleaner軟體擁有者捷克Avast公司、美國思科公司的Telos小組和以色列的Intezer實驗室,都在最近的調查中得出結論,認為這一網路入侵事件,是中國駭客組織“Axiom小組”所為。
另外,美國私營網路安全公司“火眼”的分析人員說,中國駭客最近還入侵一些中國企業有興趣收購的美國公司電腦,目的可能為了獲得在並購談判過程中有利於中方的商業資訊。
美國科技雜誌《連線》(Wired)報導,“火眼”公司首席情報戰略分析師克里斯·波特(Chris Porter)警告,來自中國的總體威脅沒有減少,“它們只是換了一種形式。”
波特說,中國駭客把重點從直接竊取美國公司的智慧財產權,轉移到傳統的對美國政府的間諜行動。後者不屬於美中網路安全共識的規定範圍內。
他說,美中共識不限制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傳統間諜活動,中國駭客組織認為,只要在外交上可以不受問責,他們仍然可以竊取美國資料。
中國:網路安全的實質是對抗
沒有證據顯示美中之間在商業領域之外的“常規”網路間諜活動有任何減少。2016年,習近平在主持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時說,網路安全的本質是對抗,對抗的核心是攻防兩端能力的較量。
復旦大學網路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最近發表文章說,中美戰略關係框架下的網路安全關係,同樣需要處理好對抗性與合作性的關係。
沈逸說,不能任由美國規定網路空間的所謂規範和準則。他說,美國試圖透過對話,“讓中國接受某些為中國量身定做的規範,以限制中國在網路空間開展如美國等其他國家一樣正常、且必不可少的國家安全活動”。
美中協議存在灰色地帶
有分析認為,兩國重申繼續履行2015年的兩國共識,說明川普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暫時不願意與中國再起摩擦,以換取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的合作。
身份認證技術公司OWI首席分析師凱琳·洛馬斯特(Kaelyn Lowmaster),在《國會山報》(The Hill)撰文說,中國的《網路安全法》要求在華外企,配合中國政府對軟體和硬體的審查要求,這為中國政府獲取私有公司系統資訊敞開大門。
另外,不同於傳統的智慧財產權資訊,個人身份資料現在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商業資源,對身份資料的竊取行為,似乎成為美中網路共識難以規範的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