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停止承諾在爭議海域分享技術

2017年11月2日

中國開發、在中國海岸附近使用的一種安裝風力渦輪機船隻,引發人們對海洋主權爭端居主導地位的中國將分享技術的希望。但分析人士警告說,北京很少顧及外人。
中國政府在南中國海、與臺灣和四個東南亞國家的主權爭端中,有全面的技術領先優勢。其技術優勢包括深海潛水器,在海床下發現可燃冰,並計畫建立一個海洋觀測網路。相對於其它五個國家,北京在軍事控制有爭議的南中國海方面還居於支配地位。

中國國營媒體引述中國南海研究院一名研究員的話說,星期天部署“龍源振華3號”海上風電施工平臺,可能有助於過往船隻,並“增進國際合作”。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洋安全研究員科林·郭表示,“與此同時,你會把這些科技用於南中國海的軍事國防,然後你可以告訴其他人,我在為人類貢獻資料,帶來更大的益處”。
專家們表示,鑒於中國聲索這片350萬平方公里海域絕大部分範圍的敏感性,中國儘管偶爾會聲明有其他國家參與,一般很少分享這些技術。其他國家同時也會抵制。

科林·郭表示,“這就是一種讓大家默認或者承認中國的主導地位,並意識到你使用中國的東西,因此你就是在承認中國對這片海域擁有控制權”。
海上風電施工平臺只是中國示意合作的最新例證,有助於中國被視為一個好鄰居。
今年5月,中國官方新華社援引政府資訊來源稱,經過20年的研究探索之後,在南中國海下發現可燃冰這種能源,這是“有助於解決國與國之間能源問題,促進經濟發展和交流”的途徑。

新華社今年6月傳播的一份政府檔,宣稱“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海上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推動建立互利共贏的藍色夥伴關係,鑄造可持續發展的“藍色引擎”。”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的東亞專案高級研究員孫韻表示,除了幫助為外國註冊的商船提供供應之外,中國還沒有分享得更多。
中國擁有探測南中國海周圍國家活動的工具,可以使用諸如雷達、空中無人機和衛星等先進技術覆蓋西沙和南沙群島。

其他國家缺乏與中國海洋科技競爭的預算或者專門技術。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都對南中國海部分區域有主權聲索,這些區域和中國聲索的大片海洋有所重疊。中國的主權聲索區域,佔據中國南海岸到婆羅洲島之間海域的大約90%。
臺灣戰略研究學會東南亞問題研究員法布里奇奧·博紮托表示,中國可能避免分享技術,部分原因在於其科技太先進,無法在不失去創新優勢的情況下提供給“小夥伴們”。中國的一些發現,旨在提取燃料以及在海洋捕魚。這片海域是世界上主要的運輸通道。

他說,在獲得這些突破之後,科學家們可能會說”一些好話“,但是政策制定者以後將意識到,科技最好有所保留,尤其是用於軍事用途的技術。
博紮托說,”中國建立後勤供應系統,實際上獲得了技術飛躍。因此我認為,中國不大可能願意與夥伴國家分享這些技術“。
科林·郭表示,北京最終可能會覺得,分享諸如其他國家不構成挑戰的部分海域的海洋環境等非敏感的資料,問題不大。

但是他還說,中國不希望任何別的國家,在它控制的南中國海島礁上採集任何資料。
分析人士表示,東南亞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寧願避免在有爭議海域,共同使用中國的海洋科技。他們參與其中,可能有接受中國主權聲索之嫌,這在越南和菲律賓會面臨公眾的反對。
博紮托表示,”對於該地區博弈的任何一方來說,與一位競爭者分享技術都是幼稚的“。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