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 07:45
中國宣佈將放寬並逐步取消外資對中國金融機構所有權的限制。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將開放金融市場?美國主要媒體的報導認為,這一宣佈並不會很快改變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現狀和中國本身的金融體制。國際金融機構對此持積極但謹慎的態度。
週五,中國作出了放鬆對外資在中國金融領域投資限制的宣佈。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說,外資對中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所有權的上限,將從目前的49%升到51%,並在三年內取消這一上限,屆時外資公司可以達到100%的所有權。
其次是提高外資在中國的保險公司的投資上限,三年內可升到51%,五年內取消上限。最後是中國準備取消外資對中國銀行或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權上限。目前這一上限為25%。但中國政府還沒有宣佈具體時間。
中國的監管機構仍在制定具體規定,並會在近期予以公佈。中國是在美國總統川普離開北京前往越南的幾小時後作出上述宣佈的。
外資占比降歷史新低
這些限制的取消本來都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作出的承諾,但一直沒有兌現,近年來甚至有所收緊,從而限制了外國金融資金的擴張能力,讓外國銀行感到失望。來自中國政府的數據顯示,2016年外資占中國銀行總資產的比率創下了歷史新低。包括美國銀行、高盛集團、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等外資金融機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紛紛都賣掉了他們在中國的合資企業。
國際金融機構對這一宣佈反應不一。布隆伯格新聞社的大標題是,《中國作出為金融機構開放市場的歷史性決定》,報導引述美國大金融機構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的聲明中說,他們將進行致力於在中國的業務。高盛集團表示:“期待在中國資本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瑞銀集團表示,將繼續推動增持其在中國合資企業的股份。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執行官詹姆斯·戈爾曼說, “這是首次可以通過擁有51%股權來控制自己命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戈爾曼說,摩根斯坦利 將把現有的股權49%,升到51%。
但紐約時報報導說,美國金融機構對中國此舉表示謹慎歡迎。報導引述花旗銀行說,花旗希望在新規定公佈之後對其細節進行研究。
外資不會馬上湧入
美國的主要媒體報導認為,這一宣佈並不會很快改變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現狀和中國本身的金融體制。
紐約時報認為,外國公司可能不會馬上湧入中國的金融市場,“因為全球金融機構一直對在中國投資持謹慎態度”。部分原因是他們還不清楚這一決定跟中國新的網路安全法的關係。
時報說,為了在中國開展業務,外資金融機構“將被要求主要購買中國製造的電信設備,而且需要將金融數據存放在中國,這是中國嚴格的新網路安全法要求的一部分。”
華爾街日報也說,這一宣佈不可能顯著改變中國的金融體制。該報引述業內人士的話說,外資無法跟中國國內擁有絕對優勢的機構競爭。而中國的銀行也已經足夠成熟,不再需要外國的專業幫助。
布隆伯格新聞社說,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最大挑戰首先來自政府控制的競爭對手,它們在中國金融系統中占主導地位,擁有跟中國大型國有企業長期良好的關係。其次是,中國創紀錄債務負擔也會讓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可能面臨金融危機有所顧忌。
另外,麥肯錫諮詢公司週五發佈的報告稱,2016年,中國三分之一銀行未能創造經濟價值。全球資深合夥人約瑟夫·呂克·農加伊在報告中說,中國的銀行面對三大灰犀牛,“利率市場化、不良貸款的沉重負擔、為應對去杠杆化挑戰而加大的監管力度,所有這些都使得銀行的息差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