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臺灣 中國天網監控"電眼"無遠弗屆?

2017年12月20日

隨著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公司在世界上迅速發展,這家全球監控攝像頭領域的龍頭企業,在臺灣的市場佔有率也越來越大。令外界對這家與中國官方有密切聯繫的企業可能會對臺灣安全構成影響而感到擔憂。
自美國之音去年獨家報導全球最大的視頻監控設備製造商海康威視的產品遍佈美國之後,該公司的中國官方背景也引起美國政府部門、媒體和安全設備供應商的重視。美國之音記者日前又瞭解到,中國協助維穩、打造世界最嚴密的監視網的海康威視產品,在臺灣的市場佔有率也相當高,甚至有些政府部門和軍方單位也在使用海康威視的產品。

進軍臺灣市場 臺灣監控換上“中國電眼”?
臺灣成創科技(股)公司一位知悉情況的何經理向美國之音介紹,海康威視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約占全臺灣市場的百分之25至百分之30。與其它品牌相比,其市場佔有率是很高的。
海康威視在臺灣與成創科技、友旭、皇昇科技等總共5家代理商建立合作關係。

美國之音採訪了另一家主要代理商皇昇科技公司位於新竹和台南分公司的兩位知情人士。兩人均表示,海康威視在當地的銷售情況良好,但沒有接過政府的採購訂單。其中,新竹分公司的尤先生說,在臺灣還可以透過中國大陸的電子商務平臺淘寶網,以較低價格購買到海康威視的產品。
他說:“坦白講,就是因為淘寶網的關係,我們是代理商嘛,可是一些跟我們同行的,他有辦法透過淘寶網買到海康的攝影機,價格又比我們低。”

成創科技的何經理介紹,海康威視在臺灣並不局限於某一個產品,而是全面性地進入臺灣市場。此外,海康威視因其產品穩定性和技術革新,在臺灣建立了品牌知名度,還具有較高的性價比。這些因素幫助海康威視在臺灣獲得不錯的銷售表現。
海康威視的攝像頭,可以在大霧彌漫、陰雨連綿、甚至昏暗的環境中,也可以捕捉到清晰的圖像,還可以自動識別汽車車牌、人臉識別,還能夠辨識體型、發色和服裝。

英國廣播公司駐北京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前不久試圖挑戰中國由攝像頭和面部識別技術所布下的強大監控網路。他在中國街頭“潛逃”7分鐘後,就被“捕獲”。
海康威視官網公佈的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6月,該公司全球員工超過2萬5千人,擁有一萬多名研發人員,在中國大陸境外設有33個分支機搆。產品和解決方案遍佈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

另一方面,臺灣成創科技何經理也表示,雖然臺灣有很多海康威視的設備,但通常不會涉及敏感部門,主要用於商業用途。大量海康威視的產品銷往零售店面、企業、學校等單位。他說,比如“台中港港務局”、“苗栗鄉公所”,還有一些“區公所”、戶政事務所等單位,會使用海康威視的產品。它們是地方單位,是服務民眾的。其實它比較不會涉及一些比較情資的那些東西。”
何經理強調,使用海康威視的臺灣地方政府機關和軍方基層單位,並不涉及敏感資訊,或者沒有對外網路接入。他說,一些使用海康威視的單位,沒有對外網路,無需擔心資訊外流的問題:“舉例來說,軍方(使用海康威視的)單位根本無網,它沒有對外網路,它純粹就是主機,放在那邊做錄影監控而已。”

何經理表示,諸如市政府和中央單位之類高級別的政府機構,就會避免使用海康威視的產品。
美國之音聯繫了台中港務員警總隊。負責接待的人員表示不了解詳細情況。但他認為,依照採購的相關規定,該部門不應使用來自中國大陸的相關產品。
台灣行政院資安處:已經意識到威脅,數碼攝影機(IP CAM)被列為優先檢測專案。

臺灣行政院資安處周智禾科長在電郵回復中表示,臺灣各界已意識到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裝置大幅增多所帶來的資安威脅。行政院已經責成經濟部門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部門,制定物聯網(IOT)檢測標準,並“培植IOT驗證能力”。周科長介紹,數位攝影設備(IP CAM)被列為優先推行的物聯網資安檢測商品專案。他在回郵中表示,經濟部目前已完成IP CAM的資安規範及檢測基準。臺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也發展出相關資通安全檢測技術,並完成檢測實驗室的建立。周科長表示,“未來規劃政府機關關於採購重要資通迅服務之軟硬體設備時,均需通過產品之資安檢測始得上線。”

臺灣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稱,臺灣在過去幾年對中國大陸的木馬戰術幾乎完全不設防,包括視頻監控設備在內大量涉及資訊資料處理的產品進入臺灣市場。
他介紹說,臺灣本屆政府正在試圖建立資訊安全網路,將對有中國大陸官方扶持的監控設備、通訊設備等產品進行盤點,讓這些產品離開“最核心的安全的區域”,並將有關產品的資訊和潛在威脅公佈,讓臺灣民眾知情。
他還表示,臺灣的立法部門需要制訂法律,以限制來自中國大陸的相關產品。

海康威視為何引發關注?
除了美國之音去年的獨家報導外,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曾刊文稱,海康威視生產的監控攝像頭在美國被廣泛使用。除了很多美國家庭和企業外,美國軍方和政府的一些單位也使用該企業生產的攝像頭。報導說,海康威視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以及該公司產品的安全隱患等問題,引發美國官員的擔憂。報導稱,有人擔心這些設備可能被中國政府所利用。

海康威視成立於2001年,隸屬於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電海康”)。中電海康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科”)設立的全資子集團。根據中國電科網站上的介紹,中國電科是“在原電子工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根據海康威視公佈的2016年年度報告摘要,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持有海康威視39.91%的股份,是該公司的最大股東。在股東性質一欄明確標注,中電海康集團屬於“國有法人”。
海康威視隨後透過中國具有官方背景的媒體《環球時報》,對《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做出回應,強調該公司是一家“獨立運行的公眾公司,具有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嚴格堅守商業倫理、遵循商業公司的邏輯開展經營活動。”海康威視表示:“過去不曾、現在及今後也不會在產品中設置任何竊取或洩漏使用者資料和隱私的後門。”這篇報導還引述中國網路空間戰略研究所所長秦安的話稱,美國媒體是在“翻舊帳”,不僅是“攻擊中國”,也是在和川普政府“唱反調”。

然而,美國國土安全部產業控制系統-網路應急小組於今年5月發佈報告,警告海康威視的產品存在身份驗證(Authentication)和設定檔密碼(Password in Configuration File)的漏洞。報告說,身份驗證問題可導致惡意用戶升級其許可權,並且獲得敏感資訊。而設定檔密碼的問題則可導致惡意用戶升級許可權,或擅用他人身份獲取敏感資訊。
美國之音就此事詢問海康威視北美分公司,該公司起初稱正處於休假週,需幾天後才能予以答覆。此後美國之音再次聯繫該公司,未獲回復。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負責監督美國政府採購的美國總務管理局(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 GSA),已將海康威視從其自動批准供應商的名單中剔除。
美國之音就有關情況詢問美國總務管理局,該機構表示不予置評。

過往爭議
美國之音去年曾報導,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於2016年8月曾決定不舉辦全面公開競標,只允許海康威視的供應商競標。之後,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對美國之音回應說,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已經不再使用中國製造的“海康威視”監視攝像系統,且該項採購計畫被取消,所有之前安裝的攝像頭都被卸載。
這名官員還說,美國在阿富汗喀布爾的大使館之前的確安裝海康威視探頭系統,是用來監視非敏感的電氣室,目的是為了防盜。

source: 
美國之音